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刑法理论上,不作为的义务根据是探讨不作为领域中最早的一个问题。早在19世纪初,法国刑法学者费尔巴哈即对防止结果发生的法义务,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认为不作为义务的根据,仅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契约为限。后来在判例和学说中,又陆续加上了先行行为以及亲密的

  • 标签: 先行行为 费尔巴哈 刑法理论 契约 判例 法律义务
  • 简介:错误1:一热当三鲜表现:热腾腾的火锅中的美味一夹起来便直接往嘴里送,烫得舌头发麻额头发汗大呼过瘾,并美其名日:“一热当三鲜。”

  • 标签: 火锅 秋季 冬季 合理饮食 营养 健康
  • 简介:摘 要:现阶段关于刑事违法性的探究、讨论已成为刑法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与民事违法性、行政违法性、刑法学中的社会危害性等概念的关系问题在学界也是众说纷纭,由刑事违法性引申出的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原则还有待商榷。在各部门法协同治理社会问题的情形下,现代刑事领域下的刑事违法性应具有独立地位,以更好地发其作用和价值。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整体法秩序 违法性认识 错误 犯罪
  • 简介:摘要在车厂车间生产的安全管理中,未遂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未遂管理在车厂车间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未遂管理在车厂车间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流程及优化策略。

  • 标签: 未遂管理 车厂车间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症状和自杀未遂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在抑郁症状和自杀未遂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331例11~18岁抑郁障碍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抑郁症状、反刍思维量表-10简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10)评估反刍思维,采用MINI 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自杀行为。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χ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应用SPSS PROCESS V 3.4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未遂发生率为53.78%,其中女孩(59.48%)显著高于男孩(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1)。与无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在PHQ-9[(11.08±9.26)分与(14.43±7.49)分,t=-3.634,P<0.01]、强迫思考[(10.76±3.89)分与(12.44±3.87)分,t=-3.926,P<0.01]、反省深思[(10.05±3.54)分与(11.20±3.33)分,t=-3.044,P<0.01]和反刍思维总量表[(20.81±6.78)分与(23.64±6.42)分,t=-3.898,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女孩(β=0.175,t=3.228,P=0.001)、抑郁症状(β=0.168,t=3.082,P=0.002)、反刍思维(β=0.138,t=2.364,P=0.019)是自杀未遂的风险因素。反刍思维在抑郁症状与自杀未遂之间起着完全中介效应(效应值=0.013,95%CI=0.003~0.027)。抑郁症状能显著正向预测反刍思维(P<0.01);反刍思维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未遂(P<0.05)。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其抑郁症状主要通过反刍思维影响自杀未遂,临床中应对反刍思维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调整患者认知反应方式,减轻反刍思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发生率。

  • 标签: 反刍思维 抑郁 自杀未遂 青少年
  • 简介:7月21日,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朱家堡村村民张某报案称,7月20日她与一名男子微信聊天,该男子谎称是张某同学并约在朱家堡村村口见面,见面后该男子驾驶一辆蓝色QQ轿车强行将其拉到一偏僻处后欲强奸张某,因其强烈反抗才得以逃脱。接到报案后,介休市公安局刑警二中队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展开调查。

  • 标签: 强奸未遂案 介休市 公安局 张某 山西省 男子
  • 简介:摘要:目前国际上将自杀分为三类:自杀1意念、自杀未遂及自杀已遂,自杀未遂是指任何非致命的自杀行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15~ 19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死亡已成为其第二大死亡原因 [1,2]。自杀未遂是自杀发生的最重要风险因素,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危险性超过一般人群的 100倍 [3]。据 WHO统计,每个自杀死亡者大概有 10~ 40次的非致命性自杀未遂行为 [4]。有研究显示,每出现 1 人成人自杀死亡,就可能有超过 20人自杀未遂 [5]。 本文就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
  • 简介:1929年冬,民国首都南京城内,曾有一批人暗中策划了一场反蒋的军事暴动:准备驾驶飞机,投掷炸弹,炸毁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厅,把在此开会的蒋介石一千“中央要人”一举炸死,造成混乱局面,然后再乘机暴动。他们为此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连退路都已安排妥当,

  • 标签: 暴动 国民 未遂 党内 党中央 会议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防止再次寻机自杀。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杀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其负面情绪。结果1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多数患者能以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社会,彻底放弃自杀念头,1例精神抑郁患者出院后再次自杀身亡。结论对自杀未遂患者进行自杀原因分析和心理状态分析,减轻其心理问题,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抵抗能力,防止再次自杀。

  • 标签: 自杀未遂 心理护理 心理分析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81岁,离休干部,原某院消化内科主任。2011年12月4日因"反复头痛发作1周余"拟以"血管性头痛"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16年;2010年因"进食哽

  • 标签: 老年 食管癌 自杀 护理
  • 简介:目前刑法理论界对于强奸罪中轮奸的成立要件及其是否存在着既遂、未遂问题的观点不一。笔者试图通过一个案例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即轮奸作为强奸罪的一种加重处罚的情形,其本身不是单独罪名,故不存在既、未遂的提法,而是应以其轮奸行为是否实际发生作为该款项成立的依据。同时,传统的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完成形态只能是整体既遂或整体未遂,即既遂後不存在部分未遂或中止的可能。笔者认为,在特殊共同犯罪中,基于某种实行的行为的不可替代性,故仍应存在部分个体未遂或中止的可能,这是对普通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全体负责”这一原则的必要例外与补充。

  • 标签: 轮奸 共同犯罪 不可替代性 部分未遂
  • 简介:被告人阮某,男,19岁,初中文化程度,系某厂工人。因急需资金,阮某于1994年3月18日,给本厂财务科长写了两封恐吓信。第一封信的内容是:“刘某你不用知道我是谁,你要在三月二十三号晚上拿一万五千元现金到你们厂后面新建的桥上去。只要你不拿(钱),你的人身安全就没有保证,你的女儿也会被人先强奸后弄花了脸”。“这事不要告诉别人,到时候就体自己来。二十三号晚上八.点正,在桥东边南侧的栏杆下有封信,你拆开看看就知道已(以)后的本怎么做了。提醒你一下,到时候拿个手电筒。”第二封信的内容是:“你沿批发市场向南走,到草桥口向西去,直到济安播向南走,到河边溜河南边的路向西去,走出二百米在(再)按去的路线回到济安

  • 标签: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构成 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未得逞 敲诈勒索罪
  • 简介:<正>所谓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竞合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发生错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本身不可能发生预期的犯罪结果,但行为人仍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继续犯罪,或者采取了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对这种犯罪行为如何正确定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犯罪中止,另一种认为是犯罪未遂。笔者认为对这种犯罪行为的定性,不应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犯罪行为尚未实施终了,应定为犯罪中止;如犯罪行为实施终了应定为犯罪未遂。按照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若为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主客观两方面条件,即主观上的自动性和客观上的有效性。并且就客观要件而

  • 标签: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行为 犯罪结果 行为人 确定性
  • 简介:如果盗窃行为已使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实际丧失了对该财物的控制,而应以盗窃犯罪的受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占有权即控制为标准,卷线、装车等正是行为人实现对财物的实际控制所必须采取的行为

  • 标签: 形态认定 既遂未遂 未遂形态
  • 简介:2015年1月15日22时许,犯罪嫌疑人肖某某独自一人来到福XX小区,见26座201室的阳台没有防盗网,便在该小区附近伺机作案。次日凌晨3时许,犯罪嫌疑人肖某某见小区无人后,便从架空层爬入201室客厅阳台,然后进入室内翻箱倒柜寻找财物,在盗窃过程中被被害人金某、胡某等人发现,犯罪嫌疑人肖某某被当场抓住,后犯罪嫌疑人肖某某被出警的民警带到派出所。经查,犯罪嫌疑人肖某某供认了入户盗窃但未盗得财物的事实。

  • 标签: 入户盗窃 分析入户 存在未遂
  • 简介:美国借口1866年的“舍门将军(GeneralSherman)号事件”,于1871年5月派军队武装入侵朝鲜,要求朝鲜政府打开国门。朝鲜政府严词拒绝,朝鲜军队也顽强抵抗,美国最后不得已撤兵。美国认为朝鲜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是朝鲜闭关的要因,遂改变亚洲策略,积极与日本勾结,利用日本破解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使日本一步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标签: 美国 武装侵略朝鲜 影响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惹起激烈争论的电影文学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多年来消失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论述中。本文重返"改革"起源阶段的历史现场,分析剧本创作座谈会、《时代的报告》、《文艺报》三方基于不同的思想立场对于《在社会的档案里》的阐释与论争,并结合对于作者王靖本人身世的考证、思想脉络的辨析与周边文本的细读,讨论作为《在社会的档案里》思想核心的"格瓦拉主义"与"新时期"的复杂关联,并以此反思如何超越当下"新左派/自由主义"的思想分野,回到纷争背后贯穿于当代中国历史实践的问题本身。

  • 标签: 《在社会的档案里》 剧本创作座谈会 《时代的报告》 《文艺报》 切·格瓦拉
  • 简介:本文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宋江形象的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回顾与评述,并指出百年来宋江形象研究所走的道路之所以曲折、崎岖,其主要原因是宋江形象研究与政治功利主义的结缘,以及宋江形象本身的丰富、复杂与批评方法的简单、贫困等.

  • 标签: 《水浒传》 宋江形象 政治功利主义 批评方法 回顾 论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二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及话语论争1起点平等、规则平等与结果公正比较表面和最为常见的正义问题,最近笔者在书市也看到两三本有关中国目前社会正义状况(如有关户籍制度改革、中国社会公正等问题)的著作,社会哲学层面来考虑我们这个社会的正义问题

  • 标签: 中国社会 正义状况 正义话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6
  • 简介: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个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王利器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2期)中认为,如傅隆基的《毛本〈三国演义〉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比较研究》(载《华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宁希元的《毛本〈三国演义〉指谬》(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4期)

  • 标签: 三国演义研究 研究论争 论争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