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化疗风险评估表对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 将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50 例肿瘤外周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外周静脉化疗风险评估表是可以降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表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遴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接受TURBT治疗的300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灌注化疗药物选择随机分为表柔比星组和吉西他滨组各150例,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化疗复发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表柔比星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复发例数分别为3、10、14例,总复发率为18.0%;吉西他滨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复发例数分别为3、8、13例,总复发率为16.0%,两组患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362)。表柔比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33%(53/150),吉西他滨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40/150),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23)。结论表柔比星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相当,但吉西他滨膀胱灌注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CNP)的治疗效果,并针对调研结果给出可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108名符合要求的胃肠肿瘤住院患者参加调研,将所有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胃肠肿瘤患者住院时间为(11.25±1.52)d,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且住院费用更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推广至临床治疗。
简介: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好发于41-70岁,近几年有年龄减小趋势,男女比例为4:1。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间歇肉眼性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手术治疗常见的术式有:①经尿道电切;②膀胱部分切除术;③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对机体损伤大,回肠为有菌器官,术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BT组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RBT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均低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98.4%(63/64),TU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62.5%(40/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ERBT组术后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的复发率低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T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6.3%(4/64),TURBT组的总复发率为21.9%(1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ERBT治疗NMIBC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环改进护理对膀胱癌患者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应激状态、心理状态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循环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应激状态、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结果研究组NE、E、Co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在膀胱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尿道电切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产生的并发症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目标性选取我院浅表性膀胱瘤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在(59.3±13.9)岁,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实施尿道电切术,手术后反复冲洗膀胱吸净膀胱肿瘤组织至尿液澄清,术后24h,结合丝裂霉素和生理盐水膀胱内灌注治疗,以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本实验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膀胱穿孔1例,约占2.5%;出现尿频尿痛情况者2例,约占5%;胃肠道不良发应2例,约占5%;总发生率为12.5%;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有5例,约占12.5%;在术后2年内复发的患者有3例,约占7.5%;在术后3年内复发的患者有4例,约占10%;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为30%。结论尿道电切术结合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应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以此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围术期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及术后院内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即刻与术后8小时两个基线时间ATⅡ、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中,与普通电切术相比,钬激光手术在促进术后早期康复、缓解围术期应激状况方面的价值更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采取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治护效果,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分析膀胱癌术后卡介苗等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和治疗残余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的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后患者102例,按照两组不同的灌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50例。实验组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患者执行卡介苗药物灌注膀胱的方法,对照组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后患者执行生理盐水灌注膀胱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的复发率和卡介苗治疗残余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患者的肿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卡介苗治疗残余癌的有效率是63.64%。结论在对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取卡介苗药物灌注膀胱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率,还能提高治疗膀胱癌残余癌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膀胱痉挛情况、患者心理焦虑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膀胱痉挛分级轻度31例、中度5例、重度1例,对照组分别为22例、12例、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5.32±7.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74±11.23)分(t=2.862,P<0.05);观察组焦虑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Z=2.15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6.11%(31/36),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2.430,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微小RNA-6832-5p(hsa-miR-6832-5p)在膀胱肿瘤组织、膀胱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富含脯氨酸11(PRR1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及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膀胱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膀胱肿瘤细胞株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中hsa-miR-6832-5p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hsa-miR-6832-5p的下游靶基因。分别转染hsa-miR-6832-5p模拟物和miR-NC至hsa-miR-6832-5p表达水平最低的膀胱肿瘤细胞株,命名为miR-6832-5p组和miR-NC组。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sa-miR-6832-5p和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膀胱肿瘤组织中hsa-miR-6832-5p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膀胱肿瘤细胞株中hsa-miR-6832-5p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上皮(P<0.05),其中T24细胞表达水平最低(P<0.01)。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hsa-miR-6832-5p可直接作用于富含脯氨酸11基因(PRR11)的3′-非翻译区(P<0.01)。miR-6832-5p组细胞中hsa-miR-6832-5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iR-NC组(P<0.01)。miR-6832-5p组细胞中PRR1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iR-NC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qPCR结果一致。与miR-NC组比较,转染hsa-miR-6832-5p后膀胱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Hsa-miR-6832-5p在膀胱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hsa-miR-6832-5p可通过下调PRR11基因的表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