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此次调查 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分析 癌痛规范化管理在癌痛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把 我国院在 2017 年 2 月到 2018 年 5 月期间 接诊的 240 位癌痛规范化管理 的病人 信息作为调查 的资料。把这 240 位癌痛 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20 人,其中第一组采取癌痛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第二组的病人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实施癌痛规范化的管理,在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在疼痛现象的评估方面,第二组的病人的护理效果明显比第一组好,同时在病人的满意度上,第二组也明显高于第一组。 结论:在癌痛全程护理中实施癌痛规范化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从内四科收治的骨转移癌痛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中药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患者其服药后止痛药药效持续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癌痛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单点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闭孔神经起效时间以及股神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甲组和乙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观察组中股外侧皮神经成功率、闭孔神经起成功率以及股神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其优势明显,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 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中 的 应用 效果 。 方法: 使用区组随机化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共 36 人,并以奇偶数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 竖脊肌阻滞 ,对照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旁神经阻滞复合 竖脊肌阻滞 应用与胸科手术中,可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关节周围痛点注射及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210膝)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关节周围痛点注射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混合液,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同时配合正确的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0例膝关节功能改善,症状减轻,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经3个月~2年随访,大部分患者膝关节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痛点注射及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缓解疼痛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易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步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给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比其临床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椎动脉病变、颈内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以及颈总动脉狭窄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95.3%、55.7%、61.3%、73.6%,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5.8%、42.4%、49.1%、59.4%,差异明显(P<0.05),具有组间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明确诊断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而有效给患者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对比胸椎旁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非劣效应。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下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 = 32):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组(联合组)。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以及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评分(NRS),术后24 、48 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首次按压时间及按压次数,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用量,术中血压、心率、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若联合组与TPV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量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高于非劣效应界值负值(-3.8)时,即认为联合组非劣效于TPVB组。结果两组患者在PACU以及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NRS评分,PCIA首次按压时间及按压次数,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术后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与TPV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量分别为(15.8±4.7)、(15.2±3.2) μg,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478~2.694,其下限高于非劣效性界值负值;TPVB患者诱导后及手术开始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为(63±7)、(70±7)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联合组的(77±5)、(79±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VB组和联合组使用血管活性药比率分别为56.3%和18.8%,TPVB使用血管活性药更频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VB组神经阻滞时间为10(9,11) min,联合组为8(6,10) min,联合组操作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具有相对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非劣效应,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操作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将癌痛护理团队应用于老年人癌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分析及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治疗及纳入研究的52例老年人癌痛患者,分组处理及研究时依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每组有26例患者,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癌痛护理团队形式,观察及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数值、药物不良反应总计率、整体满意评分数值。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数值(1.4±0.2)分比较参照组数据(1.9±0.5)分,P<0.05,将统计学数据之间对比以及分析意义展示,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总计率11.54%比较参照组数据38.46%,P<0.05,将统计学数据之间对比以及分析意义展示,实验组整体满意评分数值(9.8±1.0)分比较参照组数据(9.3±0.5)分,P<0.05,将统计学数据之间对比以及分析意义展示。结论老年人癌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癌痛护理团队的形式展示较优临床效果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采取规范化癌痛护理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痛患者 64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在自我效能方面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升自我效能感,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晚期肿瘤癌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研究对象共有 86例,均为被临床确诊为晚期肿瘤癌痛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实验的入组标准。入组后,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了使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3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规范化护理,并在护理后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疼痛评分为( 6.34±1.58)分,治疗后为( 1.59±0.84)分,参照组护理前为( 6.58±1.59)分,护理后( 3.11±0.85)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乐趣、日常生活、睡眠质量、情绪管理、行走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93.25±6.27)分、( 94.28±3.32)分、( 96.64±3.17)分、( 92.58±3.97)分、( 95.64±2.59)分;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乐趣、日常生活、睡眠质量、情绪管理、行走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72.63±9.58)分、( 75.33±83)分、( 72.85±9.64)分、( 75.96±10.28)分、( 70.28±10.46)分。两组数据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的可比性,( P< 0.05)。结论:对晚期肿瘤癌痛患者使用癌痛规范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帮助。
简介:目的评价多样化癌痛宣教对癌痛患者减轻癌痛的影响.方法将在上海某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多种宣教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采用0~10级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采取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癌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多样化宣教方式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癌疼患者的癌痛.关键词癌痛宣教;癌疼;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44-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对肿瘤科癌痛护理的影响。方法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基础上制定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护理人员癌痛评估准确率、护理记录合格率、癌痛药物准确使用率、患者癌痛控制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运用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对肿瘤科进行癌痛管理,实施定期督查,定期分析讨论整改,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癌痛评估准确率93.1%、护理记录合格率95.2%、患者癌痛控制满意度92.5%、癌痛药物准确使用率95.6%、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90.4%,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肿瘤科癌痛管理,能以数据、事实为依据,提高癌痛管理水平,达到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要求,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干预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影响观察。方法 将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3月到我院治疗的 7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9人。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病痛缓解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相比,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并且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干预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意义显著,明显减轻患者的疾病疼痛,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