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病因可区分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将局部脑缺血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而经过一定时间消失者称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缺血症状持续24小时不消失者称局限性脑梗死或脑梗死。总结中医治疗方法针灸对于治疗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疗效以及临床实践。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针灸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分析QTc间期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用TCL-98-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对82例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82例(100%)均发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0例,52例(63.41%)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致命性室心律失常42例次;同一病例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的患者共22例(26.83%);27例患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25例(92.59%)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建议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常规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特别是出现长QT间期综合征时,加强对心律失常的诊治.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130例ACVD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T、Q-T间期及心律失常等变化情况。结果130例ACVD患者中83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3.8%。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9.1%,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率为65.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脏疾病关系密切,在治疗脑部疾病的同时,应加强心脏功能的监测,出现脑心综合征后,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脑心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急诊护理方法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名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了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了急诊护理。我们观察并评估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措施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意外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 标签: 心电图异常   急性脑血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 标签: 心电图异常   急性脑血管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以来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每组各50例,一组为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在健康心理、疾病知识理解、日常预防、自我管控能力等常规表现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脑血管住院病人联合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了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136例和脑梗死组18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比三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及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进行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7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预防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Essen卒中风险量表评分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四种诱导剂MAR的变异系数及Essen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4%(3/47),对照组复发率为12.1%(4/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复发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血管病 预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述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误区。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择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92号,偶数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奇数号为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等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故本文针对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危险因素,普及预防知识。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的辅助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其抑郁状况(42.12±1.85)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92.13±0.75)分和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