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完全转醒时间、住院时间、自我效能评分及健康行为评分等临床指标,评估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完全转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时间,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健康行为水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护理规培生操作示教中应用MBO管理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规培的33名护理规培生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规培的33名护理规培生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操作示教中采用传统示教模式,研究组在操作示教中采用MBO管理法示教模式,比较两组规培生的临床考核分数和示教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示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BO管理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规培生操作示教中,可以增强示教老师和规培生对于共同目标的完成信心,对提高神经外科规培水平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示教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探讨大脑灰质体积在应对方式影响PTSD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来自中国江苏省、自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失独的父母219例,根据受试者是否伴PTSD将其分为伴PTSD组(57例)和不伴PTSD组(162例)。采集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MRI数据。采用体素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受试者应对方式主效应、诊断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对大脑灰质体积影响显著的脑区,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与应对方式有关的脑区灰质体积、应对方式评分、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评分及各项目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的方法,分析脑区灰质体积在应对方式对失独致PTSD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1)所有受试者的应对方式主效应对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不显著,诊断主效应对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影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与诊断的交互作用对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影响显著。伴PTSD组受试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影响显著。(2)伴PTSD组受试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5),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均与CAPS-C5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均与CAPS-C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3)伴PTSD组受试者中,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受试者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P<0.05),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可以反向预测回避相关症状(P<0.05)。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失独致PTSD患者的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能通过影响相关脑区,从而使其回避相关症状加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院外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信教育方式延续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常导管观察得分(31.42±3.58)分,导管维护依从性得分(22.47±3.18)分,导管管理信心得分(16.84±2.87)分,异常情况处理得分(15.25±3.64)分,信息获取得分(17.66±2.79)分,带管运动得分(21.68±3.44)分,带管日常活动得分(30.37±3.7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59、10.521、9.886、12.354、10.648、9.677、13.521,均P<0.01)。观察组置管必要性掌握得分(92.41±1.65)分、携管观察要点掌握得分(93.54±1.88)分、携管注意事项掌握得分(96.25±1.34)分,对照组分别为(82.76±3.13)分、(85.37±3.49)分、(84.75±4.0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21、12.512、10.884,均P<0.01)。观察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为0、静脉炎发生率为2.27%(1/44)、导管堵塞发生率为4.55%(2/44)、导管移位发生率为4.55%(2/44)、导管破裂发生率为2.27%(1/44),均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18.18%(8/44)、25.00%(11/44)、29.55%(13/44)、15.91%(7/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5.021、6.412、6.851、4.021,均P<0.05)。结论微信用于乳腺癌患者PICC带管院外护理中,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掌握导管维护知识,减少院外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角度定位仪与3D打印导航模板在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7月溧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或脊柱退行性变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55岁。术前均行CT薄层扫描,将获取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分割手术节段,设置进钉通道后进行模型3D打印。病变节段包括颈椎、胸椎、腰椎,按照不同节段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定位仪组和导航模板组,各20例,均行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定位仪组:将夹具固定模型在俯卧位状态,定位仪先进行脊柱水平校零,测量进钉通道的水平面螺钉置入角度(TSA)角及矢状面螺钉置入角度(SSA)+A角(椎体倾斜角)。术中通过定位仪进行手术床的水平校零,采用预演的进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组:采用个体化设计的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3D打印后进行模拟操作,随后用于术中椎弓根定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以及模拟手术时间、临床手术中显露与置钉时间;术后复查CT,根据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评价椎弓根钉位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变节段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85枚。定位仪组患者模拟手术时间为(13.55±5.92) min,导航模板组为(13.60±5.0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 P>0.05);定位仪组术中显露与置钉时间为(53.25±15.59) min,短于导航模板组的(66.90±19.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 P<0.05)。40例18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均为Ⅰ~Ⅱ级,定位仪组Ⅰ级86枚、Ⅱ级5枚,导航模板组Ⅰ级91枚、Ⅱ级3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 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结论角度定位仪在椎弓根置钉方面与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均有良好的准确性,配合含进钉通道的3D打印模型,有效实现了个性化准确置钉的目的,保障了手术安全;定位仪组在显露与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导航模板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用于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该模式的作用。方法:参与研究的对象均是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中重度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为老年人群,共计例数70例,以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常规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后肺功能情况、生活质量以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比常规组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同时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