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Z=3.359,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结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 标签: 宏基因组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感染 烧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医院药方自动化建设的需求,充分结合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经验,积极展开药方自动化药物设备的设计实践。在本院药房展开小规模试用,结合相关经验进行分析,为后续药房自动化建设提供相关的思考和帮助。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共病口腔健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患者852例,男性380例,女性472例,年龄60~74岁274例,75~89岁519例,≥90岁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汉化版简明口腔健康检查量表(BOHSE)评分,计算疾病累计评分(CIRS),比较共病组(808例,94.8%)和非共病组(44例)患者汉化版BOHSE量表中口腔健康指标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共病组患者CIRS得分口腔健康的关系。结果808例共病组患者中,每例病种个数为(4.13±1.62)个,CIRS为(10.96±4.37)分;60~74岁、75~89岁、≥90岁患者病种个数(3.63±1.33)个/例、(4.26±1.64)个/例、(5.14±1.90)个/例(F=35.555,P<0.01),CIRS得分(8.88±3.59)分、(11.67±4.32)分、(13.64±4.42)分(F=51.532,P<0.01)。住院老年患者口腔问题发生率为92.72%(790/852),口腔健康的BOHSE得分为(4.58士2.88)分,60~74岁、75~89、≥90岁患者口腔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70,P<0.05)。共病组非共病组患者牙齿周围和(或)义齿覆盖的牙龈、天然牙和义齿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病组患者CIRS得分天然牙状况得分、咀嚼位牙齿咬合状况(包括天然牙及人工牙)得分相关(t值分别为2.565、2.495,均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共病率高,口腔健康问题普遍,随增龄共病的病种个数增多、口腔健康状况越差,天然牙状况、咀嚼位牙齿咬合状况(包括天然牙及人工牙)老年共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口腔疾病 慢性病
  • 简介:摘要为分析首诊时重症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内病变CT特征,帮助快速判断COVID-19的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间确诊的41例COVID-19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和非重症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CT特征并行相关统计分析。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94岁。非重症组重症组患者纯磨玻璃样病变(GGO)(χ2=10.791)、GGO伴局灶性实变(χ2=5.512)、胸腔积液、片状实变、肺受累范围(χ2=27.359)、铺路石征(χ2=8.343)、支气管壁增厚(χ2=14.473)、空气支气管征(χ2=4.977)、存在肺中内带病变(χ2=6.561)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受累范围是相关影响因素(OR=0.029,95%CI:0.001~0.647,P=0.026)。提示COVID-19的CT征象具有多样性,纯GGO较少、GGO伴局灶性实变较多、出现片状实变和铺路石征、出现肺中内带病变、大面积的肺受累、胸腔积液可能是重症COVID-19的预警因素,大面积的肺受累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应用改良双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复通情况和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17±56)min,研究期内未见切口感染、精液瘘、精液囊肿等并发症。术后3、6、9、12、18个月行精液常规检查,术后18个月时精子浓度为(25.1±11.5)×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为(38.2±16.4)%,手术临床复通率为70.9%(73/103),患者配偶自然妊娠率为38.8%(40/103),10例患者夫妇经自然妊娠出生健康婴儿。结论改良双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临床疗效良好,是无双针缝线时的合适选择。

  • 标签: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展开除痹通络汤熏蒸针灸辨治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06月-2018年0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对象,随机分作2组,各45例,对照组展开针灸辨治,实验组于此基础则联合展开除痹通络汤熏蒸疗法,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展开不同疗法后,实验组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是77.78%(35/45),(P<0.05)。结论于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展开除痹通络汤熏蒸针灸辨治联合方案可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颈肩腰腿痛 治疗 除痹通络汤 熏蒸 针灸辨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三维成像二维影像在小儿肝母细胞瘤术前手术规划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肝母细胞瘤手术的25例患儿,每个患儿术前均由术者团队先通过观察二维CT影像制定手术切除方案。再对同一患儿行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三维成像,进行深度分析及对手术规划方案进行重新修订。结果所有患儿均按照三维辅助手术规划方式成功切除肿瘤,达到R0切除,所有患儿随访均获得良好预后。10例患儿因三维重建图像评估后发现肿瘤血管三维关系、血管变异或残肝体积原手术方案之间的差异最终修改了手术方案,占原手术方案的40%。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三维成像对小儿肝母细胞瘤术前手术规划效果优于二维影像。

  • 标签: 成像,三维 肝胚细胞瘤 术前手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