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安全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较好地履行了防雷社会管理职能,防雷减灾工作成效显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措施应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新挑战,促进防雷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雷减灾 防雷技术 防雷工作 防雷安全 主管机构
  • 简介:第一届国际学校和大众气象教育会议1984年7月2-4日在英国牛津召开。会议由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主办,美国气象学会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协办。这3家机构也因此成为这一系列国际会议的连续主办或协办机构。会议获得了积极响应,来自24个国家的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34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在会议致辞中,

  • 标签: 国际会议 气象教育 国际学校 大众 海洋学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通过对2007年“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期间的北京奥组委、市政部门、赛场技术专家等高端决策用户的调查评估,发现决策用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通过分析,发现其基本符合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理论。调查分析表明:对于大型赛事活动,决策用户不仅对气象信息的预报准确率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气象信息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和发布渠道等方面也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决策气象服务不仅要注重预报准确率,同时要通过不断地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分析,努力提高决策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该评估工作为气象部门进一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决策气象服务 评估 效益调查 北京 预报准确率 用户需求
  • 简介:根据江西省气象局和江西省委农工部联合开展的"气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专题调研活动结果,进行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需求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可以有更大作为.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和应尽职责.各级气象部门应以贯彻落实2006年国务院三号文件为契机,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不断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致力于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气象科技新突破,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

  • 标签: 气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服务 研究
  • 简介:气候变化情景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气候模拟的基础,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条件、社会管理等假设组成了社会经济情景。IPCC先后发展了SA90、IS92、SRES等情景,应用于历次评估报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发展,SRES情景的不足逐步显现,为此,IPCC调整了情景的发展方法和过程,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1-2],于2007年发布典型

  • 标签: 社会经济 IPCC 影响评估 区域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情景
  • 简介:基于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从微气象角度回顾了国内沙尘天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以及湍流通量演变规律和湍流作用对沙尘暴过程参数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国内在沙尘天气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开展沙尘暴过程数值模式湍流参数化方案的分析及与卫星和实验观测结果的比对研究;获取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垂直廓线的精细分布,加深理解不同沙尘天气演变规律及特征;加强不同沙尘源区土壤湿度对起沙阈值影响的研究;开展不同粒径土壤的起沙率以及沙尘通量廓线演变规律的研究等。

  • 标签: 沙尘天气 微气象学 湍流输送 卫星遥感
  • 简介:利用秦岭及其邻近地区76个气象台1961~2000年的旬降水量和NCEP/NCAR850hPa格点风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气候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多年平均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间7月上旬和9月上旬先后出现两次降水峰值。该地区平均汛期降水量为403mm,占年总降水量的60%。秦岭南侧气候平均汛期降水量明显高于秦岭北侧,但秦岭南、北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基本一致。从流场分析看,秦岭及其邻近地区的汛期降水既受西南季风,又受到东南季风系统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汛期降水量偏多(少)的年份通常对应于同期对流层低层研究区南侧偏南气流的增强(减弱)。回归分析发现,汛期中旬雨量增加与超前2旬索马里急流和热带印度洋西南气流增强。以及超前1旬及同期台湾附近距平反气旋的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秦岭 气候学 大气环流 旬降水
  • 简介: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气象部门社会管理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本文从社会管理的本质和主要任务出发,着眼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出通过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促进气象社会管理关口前移,提升气象社会管理水平。

  • 标签: 气象部门 社会管理 管理业务 灾害风险 关口 防灾减灾能力
  • 简介:为了定量评估社会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响应程度,以湖北省某一影响较大媒体2008年1月9日~2月5日每天刊载相关文章的版面位置、版面数、专版数等基础数据构成一个综合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建立综合指标的气象评估(预测)方程,划分了灾害等级及对应的气象指标,可供今后防灾工作借鉴。结果表明:1)该指标能较好反映社会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响应程度,其峰谷变化与积雪深度变化一致,并能反映灾害逐步加重以及认识逐步加深的3次过程;2)该指标与积雪深度正相关且最显著,与低温负相关、与日雨雪量或雪量不相关,但与前2—3天的雪量正相关,与雪量累积以及低温累积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说明短期的降雪和低温对社会危害有限,只有持续较长时的降雪、深厚积雪、低温才会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3)建立了社会应急响应程度的气象因子预测(评估)模型,划分了灾害等级及对应的气象指标,当积雪深度超过8.0(19.0)cm,或者累积最低气温低于-7.0(-43.0)℃,或者累积雪量超过24.0(54.0)cm时,就会开始产生严重(极其严重)危害,社会关注度和响应度就会开始(明显)提高。

  • 标签: 社会危害 极端低温 定量评估 应急响应 冰雪灾害 积雪深度
  • 简介:胜栋在《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并要求人类在处理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关系时,必须根据各种不同形态价值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列和实施,做出正确的选择,包括三个选择层面:一是价值层面的选择。人类价值具有极其丰富、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环境价值等。

  • 标签: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环境价值 自然界 大学学报 道德价值
  • 简介:一、气候变迁和变化与人类社会1.现状利用19世纪以前的资料来研究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社会生产的关系时,由于资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没有足够数据和得当的统计方法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不正确的。因此,对初期得到的研

  • 标签: 气候变迁 气候影响 人类社会 现状利用 北太平洋高压 气候模式
  • 简介:1气象后勤物业管理现状气象后勤物业管理体制产生于房屋公有,福利分配、低租金的住房制度,小区住户统一享受单位物业的水、电、暖、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服务和福利型为主的补贴,资金来源依靠行政拨款。从2000年起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推行住房货币化政策,但气象后勤的物业管理仍以无偿福利型为主,与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仍有很大差距,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 标签: 物业管理 后勤 气象 社会化 住房制度 管理体制
  • 简介: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117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内蒙古的高温天气年日数有增长趋势,高温酷暑的影响在增强;内蒙古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日的14—17时,气温日较差大,多为干热天气。通过对内蒙古较大范围的64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4个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天气 观测数据 气候学特征 环流类型
  • 简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对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保障气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气象社会管理现状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出发,从加强气象社会管理与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关系角度,阐述了气象部门目前面临的社会管理问题。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试点城市,笔者结合宁波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活动的探索实践,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开放合作、基层建设等多个角度提出对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的思考。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社会管理 管理工作 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 气象服务
  • 简介: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 标签: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 简介:防雷减灾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确保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海省防雷减灾工作逐步从实践总结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防雷减灾在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