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69年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并被中国化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而能动地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能如此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而这种生命的根源在于其实践性本质所生发出来的科学性、动态性、开放性及人本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 实践性
  • 简介:徐慧萍(《江汉大学》1986年第1期)一部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发展变化的历史。而生产性质的变化,则表现为生产三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看,可以把生产的历史演变归结为三个基本阶段:以纳入劳动对象的天然自然物为

  • 标签: 生产力三要素 社会发展史 江汉大学 徐慧 发展阶段 中所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凝聚的整体提升。正如习主席指出的:“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家国”观得到全面升华,为民族凝聚的重构发挥了重大作用。

  • 标签: 中华民族凝聚力 内在关联 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
  • 简介:本文认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看,它的生命之树常青;从它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本质看,它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心骨";从它那与时俱进的发展体系看,它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导航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生命力 一元化
  • 简介: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和总体性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来把握经济学的历史感。而西方经济学坚持个人主义、形而上学和自然主义的态度,追求超历史的经济学,因此历史感缺失是西方经济学的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历史感,这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成为与时俱进、充满生命的经济学。

  • 标签: 历史感 客观历史过程 实践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主要由于马克思提出生产理论的原初语境的限制,以及与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相伴随的知识理性主义的主导,长期以来,生产何以可能这一前提性、根源性问题被遗忘和遮蔽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原始文化从劳动中产生并与劳动结合,起着独特且不可缺少的生产功能,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劳动生产转变和跃升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因素,从而开辟了人类劳动生产的道路,为其历史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原始文化,就不能体现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也就不会产生人类特有的劳动生产。对此,我们应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以文化与历史相结合的博大视野推进生产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生产力 何以可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哲学 原始文化
  • 简介:党的七大在中共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5年在纪念七大召开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集中展示了七大的精神,是研究七大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策略的整体材料。

  • 标签: 毛泽东 党的七大 报告 讲话
  • 简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才会推动生产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党的十五大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进而更充...

  • 标签: 所有制结构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
  • 简介: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似乎没有得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相提并论的重要性地位,1974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第1卷《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文学艺术观》(KarlMarxandFrederickEngelsonLiteratureandArt)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不足。这本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的第一卷,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即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美学观念,建立在对二者的政治、经济、哲学经典著作、片段化的戏剧、绘画等艺术评论与私人通信等真实可靠的文本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诸如艺术与经济、生产、阶级的关系、倾向性写作、艺术现象的语境与内驱、个体的人的创造、精神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美学是否体系化等问题。著作的另一个深刻之处在于,在充分的原始文本支持下,作者指出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如马克思审美的欧洲整体性趣味与恩格斯的德国本土倾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苏维埃或社会主义美学观念的区别。这些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语境 审美经验 人的创造力
  • 简介:重视生产的发展是唯物史观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唯物史观就是基于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科学论断。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的发展要求,并首次将代表生产的发展要求提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并构成“三个代表”的重要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不断取代落后生产的历史进程”;“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发展的跨越”。

  • 标签: “三个代表” 执政之基 中国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 发展要求 根本任务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与中国实际问题之差异。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有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而且引发了思维方式革命:否定了从文本原理出发讨论现实的经院哲学思维定势,破除了对“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就能保证革命胜利”的迷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 中国 哲学思维 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