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理想国》第1卷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整体来看,苏格拉底将正义把握为一种圆满的思,因此,他能针对不同的正义表述,提出自己的论证。从人与人的交往来看,正义是个人生活的基础;从城邦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看,正义是城邦和谐的尺度。正义抵达整体的善,又不侵害个体的善。正义的本质性思考为立法提供了根基,并保障了公民城邦生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 标签: 正义 建构 本质 圆满的思 尺度
  • 简介: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伴随并引领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所有重要理论中的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中,应当将人的发展理论置于重要的地位,确立并建构人的发展基本原理,将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全面地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人的发展基本原理的建构,应当遵循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的发展价值取向 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发展基本原理
  • 简介:经典马克思主义提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工具性国家和自主性国家两种国家观,新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第三世界”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国家及其国家自主性;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回归国家学派”批判性地提出了国家潜在自主性的概念,并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派等一起进一步论述了不同时空中的国家自主性。国家自主性理论兼具描述性和分析性,是一个观察与理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范式”。

  • 标签: 国家自主性 民族国家 发展型国家 国家建构范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的办刊历程的回顾,倡导在新的时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学术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专业性学术期刊应担负起历史使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学术共同体 建构
  • 简介:深入学习研究和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理论阐释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注重从总体上展开对时代精神之中国精华与世界指向的整体把握,从而以主题论、愿景论、格局论、价值论、世界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论建构,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总导航与总支撑。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哲学社会科学 学习研究 当代中国 时代课题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强烈的立场性与理论建构的诉求。《手稿》展现的是马克思对不同理论的选用与扬弃,反映的是马克思力求建构一种工人人学理论的努力过程。马克思出于其工人立场的需要,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否定了国民经济学的私欲逻辑。《手稿》中的人本主义价值体系并非“价值悬设”,而是因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带来的、必须完成的“价值建设”。对思辨哲学进行批判,否定精神的主体性地位,代之以感性实践性的人的主体地位,同样是出于建构工人人学的立场性需要。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工人立场 人学
  • 简介:邓小平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互动性思维,在他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邓小平强调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完善各种群众参与和党员参与的互动机制,将民主制度化,为民主活动的主客体之间创造了良性互动的氛围和条件,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的中央领导集体都很注重如何与群众实现良性互动,习近平同志在大力反腐倡廉中,践行群众路线,更是进一步发挥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互动性思维,强调用反对腐败的方式加强政党和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互动性特征,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还落实在行动上。

  • 标签: 邓小平 民主思想 互动性思维
  • 简介:在全球化舞台上,文化扮演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角色,人类文化实践也因此面临多方面的深层考验和挑战。全球化造成中心与边缘的划分,改变了身份认同的基础,使得非西方社会文化身份的问题凸显出来。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一方面要遵循文化的自律规则,但要警惕陷入"自我中心论"的固化思维;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文化的他律因素,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才能找到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现实根基。

  • 标签: 全球化 文化身份 文化主体性
  • 简介:先进性和纯洁性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认识论角度而言,先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优势的价值评价,纯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脱离自己本质的事实判断。先进性属于"上位"概念,具有优先性;纯洁性属于"下位"概念,具有服从性。先进性包含和统领纯洁性,纯洁性支撑和保障先进性。在党的建设中,先进性建设是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引领党的纯洁性建设;纯洁性建设是基本要求和基础工程,支撑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党的先进性保持和发展。当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进一步认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位阶关系和统属关系,以更好地处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关系。

  • 标签: 先进性 纯洁性 逻辑关联 历史互动
  • 简介:“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近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和近7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而且来源于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多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近4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相比较而言,文化自信显得更深厚。”要实现文化自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则必不可少,一个政党合法性地位的确立,亦与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在文化自信框架下如何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 标签: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文化自信 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实践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网络文化的双重变奏中其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精神教化等社会功能日益凸显。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隐性渗透与显性灌输协调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强化的核心主题。为此,可以将红色文化创新与社会活动聚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的优化策略,并以调适性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的支撑点。

  • 标签: 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功能 渗透 红色文化
  • 简介:愿景工作坊体现着协商民主的精神,是落实社会协商的一种制度设计,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业部门代表和普通居民这四个群体提供一个直接对话与协商的机会,使社会共同体面对决策问题构建出共同的愿景,并寻求共识的解决问题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完善包括社会协商在内的协商民主体系,本文对愿景工作坊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开展社会协商提供借鉴和启发。

  • 标签: 愿景工作坊 社会协商 制度设计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包括组建宣传网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路径;创作、改编电影戏曲作品,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艺路径;翻译出版经典著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本路径;运用大众传媒,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媒体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路径建构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现实启示: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借助大众文艺表达方式宣传思想理论;加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通俗理论读物的发行;推进传统与新型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路径建构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围绕'治理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重大问题,形成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框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实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体系
  • 简介:作为詹姆逊首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并没有引起国内学界足够的重视。在这部著作中,詹姆逊以美国哲学传统,即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作为其智性的对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实证思维的批判与对辩证批评的建构,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美国的在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重温《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对我们反思目前学界对詹姆逊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及其理论定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辩证批评 马克思主义 形式 美国哲学传统
  • 简介:"美"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语境作为历史给予的规则,是关系的编织,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因此成为"美"之为此"美"而非彼"美"的深层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特定的语境中,"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凝视,如何成为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视觉隐喻以及仪式如何创造出人们用以理解"美"所依据的分类系统,并赋予该分类以强制性和合法化的逻辑,于此透析"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

  • 标签: 语境 建构 意识形态 仪式
  • 简介:<正>整个20世纪,在具有激进思想传统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自"二战"之后,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更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50年代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一代潮流,60年代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盛极一时,七、八十年代法国后结构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解构策略也是大展风采,而八、九十年代以来,法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又以其独特的思想面目和理论创造力彪炳于世。在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代性问题 元结构 资本主义 资本论 理论建构
  • 简介:“台阶论”是邓小平发展速度观的集中描绘。邓小平把经济发展的客观逻辑概括为“加速-调整-加速”循环往复式地“台阶”推进过程:加速发展的高潮是跳跃、上台阶、上水平,跳跃之后的调整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理顺关系,准备再上新台阶。其中,发展是核心,调整是中介,上台阶是目标。

  • 标签: 邓小平 “台阶式” 发展思想 中国 精神实质 时代特色
  • 简介:网络人际互动是网民在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中从事的网络实践活动,其动态表现为人际互动,而静态表现则呈现为人际关系。这种互动从关系、活动、结构等多个层面集成影响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形态,并从客观上制约、推动和决定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深入分析网络人际互动在观念、方式和价值内容等方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无疑对于我们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和对问题的把握深度大有裨益。

  • 标签: 网络人际互动 视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建构
  • 简介:《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政治决议,也是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纲领性文献。决议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基本思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线索,对党的历史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批判性'审思。决议是我们党站在理论反思的高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命题的自觉回应,呈现出用'中国经验'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逻辑,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搭建了重要的话语平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境界。探析和阐发这一逻辑,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对现时代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