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钱耕森、李仁群在《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苏格拉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自然哲学向人生哲学和伦理学的转变,完成了古希腊哲学的重大改造;孔子则
简介:从美德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美德即知识”,可以发现这一表面上看似悖论的命题正是对“美德可教”命题的全面、一致的哲学阐释:美德要可教,美德就是客观存在的、自身为善的,美德知识正是对美德自身价值性的认识;美德要可教,美德就必须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东西,而只有知识才是真正可获得的东西,它一旦拥有就不再失去,是高度知行合一的。从美德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其蕴含的真正教育悖论是:忽略了大众的理智有限性,试图把哲学教育运用于大众。
简介:在苏格拉底看来,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在其本源上是关乎人的道德教育的,正是苏格拉底通过对爱的教育的探究奠定了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爱的缺失与丰盈在哲学作为爱的"教学"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爱的争执与弥合在哲学作为爱的"教化"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本机制;爱的节制与提升在哲学作为爱的"教养"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归宿。
简介:进化伦理学把道德看作是进化的产物。进化思维在解释道德现象时有三个不同程度的涉入,这个区分是依据自然选择在塑造道德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言的。根据一种最弱级别的进化涉入,道德像艺术和科学一样,只是自然选择的间接产物,不受制于机体的生物性;而根据一种最强级别的进化涉入,道德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直接产物,根植于机体的生物性中。这两个级别的进化涉入不能提供对道德的理想解释,一个恰当级别的进化涉入应该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孔子与苏格拉底人生哲学的比较
美德可教吗?——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的美德教育悖论
哲学作为爱的教育——苏格拉底的形而上学思考
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三层牵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