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简介: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法,对1980—2011年间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成分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1)除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全要素增长率为负外,其他东盟国家均为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就本文样本来说,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2)1984—1986年、1996—1998年以及2002—2004年期间东盟整体出现了3次较为剧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3)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增加,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简介:欧盟成立十年以来,基础性务约的制定和修改出现了加速的趋势。本文以欧盟通过修约的方式寻求提高整体竞争力为假设,对包括制宪在内的四次重大修约作了简要的讨论,解释了欧盟加速修约的主要原因。欧盟频繁修约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最终目标,它主要是对环境变化所造成压力的反应,旨在提高欧盟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正由于缺乏前瞻性和发展目标的清晰性,欧盟不得不提高修约的频率满足来满足变化的需要。宪法草案的“触礁”本身也反映了大家对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认识上的不一致。未来的欧洲一体化应该避免多元多速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际竞争中避免走“刚性”竞争和“权力硬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