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档案学研究中一向倡导的原则之一。但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真正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却大有文章可做。多少年来,为了这个问题,我们费尽心机,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档案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明显地落后于档案实践活动”已成档案界的共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来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笔者认为,档案学理论有不同的层次,也有各自不同的功用。因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有不同方式。许多高层次的理论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才能到具体实践中去发挥作用。这是我们在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的。
简介: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沿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而引发出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的空前繁荣。但稍加审视就发现在这种繁荣之下,中国的档案工作仍处于低谷时期,中国档案学尤其是基础理论却还在为其在事实上的缺位而困扰,形成了“繁荣中的窘困”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档案界的关注与思考。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成立以后档案学在中国的演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档案学研究的发展,我们深深地感到更新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根植于中国档案工作实践的理论创新才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中国档案学理论创新的历史与现状透析纵观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历史,档案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本世纪30年代起到新中国成立时止,档案学研究最先萌芽于文书工作的研究,侧重于机关实践的微观分析,缺乏系统的宏观研究,档案工作
简介:一、新形势下档案学理论研究面临着挑战近几年来,档案学从学科研究到高校课堂教学,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为档案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方法大同小异,选题千人一面。在肯定近几年档案学理论研究成绩卓著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实际上处在研究单纯的应用理论状态。在宏观上,除了对档案工作的外部活动形态进行系统描述外,档案学理论研究缺乏深刻的学科反思;在微观上,除了对档案工作各种程序规范进行分析外,档案学理论研究没有提供这些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许多人认为档案学理论研究侧重于过去时态,注重研究昨天的工作规范,带有很强的经验性。如果用这种观点培养档案工
简介:在现代档案学理论中,来源原则是“一切原则中的原则”。正如德国档案学者布伦内克所说,随着来源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它逐渐被公认为既是档案整理原则,又是组织原则,也是研究原则。这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更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全宗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档案理论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同一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分散,不同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混淆。从理论渊源看,我国的全宗理论是在前苏联档案界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莫斯科公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源自于来源原则,是以来源原则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
简介:档案是承载与传递社会记忆的工具,参与社会记忆建构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依照社会记忆理论,可以提出当前我国综合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广泛合作策略、资源竞争策略、贴近民众策略、主动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