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哥德斯密(OliverGoldsmith,1728-1774)的《世界公民》(TheCitizenoftheWorld,1763)出版于英国的“中国热”登峰造极的18世纪60年代。它先以“中国人的信札”(“ChineseLetters”)为名于1760年初在刚创刊的《公薄报》上连载,由于大受欢迎,两年后结集出版,题名为《世界公民》,

  • 标签: 世界公民 中国人 社会弊端 英国 信札 哲学家
  • 简介:随着二语习得研究近50年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同的研究范式对待二语习得理论和二语习得过程上存在明显差异。以心智主义和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理论为例,从语言观、学习观和方法论三个角度阐述二者的异同,对比两种视角下二语习得具体过程的差异,概括两种视角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本质不同,探讨研究者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如何应对待两种视角。

  • 标签: 二语习得 心智主义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 差异
  • 简介: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了解学生学习风格,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参考,使教师的教学风格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风格的长处和短处,并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做出恰当的调整,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学习风格,本文对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形成该风格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并提出了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

  • 标签: 文化背景 英语专业 学习风格
  • 简介:文章将词典话语视为语境重构的过程,以Fairclough的话语与社会互动观以及vanDijk的社会认知观为分析视角,对《新英汉词典》不同版本的例证进行历时对比分析,揭示了语言使用和社会共变的事实,反映了词典话语与社会相互建构的关系,由此得出结论:将词典作为话语并置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有助于拓展并完善词典批评体系。

  • 标签: 词典话语 《新英汉词典》 例证 历时对比
  • 简介:近几年,以英语为主要语源的日语外来语象潮水般涌进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日语外来语是用片假名(字母)作标记、多以音译方式引进的。如ブツク(book,书),ニユ一ス(news,消息),バス(pass,通过:合格),マ一ヶツト(market,市场).エコノミ一(economy,经济)

  • 标签: 外来语 日语 片假名 英语 音译 语源
  • 简介:会话分析的研究表明会话顺利进行需要会话双方合作并协调各自的会话权利和话轮分配。本文利用会话分析的方法,以Schegloff(1972,1986)对电话会话开端部分的研究结果为基础,通过对买卖交际会话开始阶段的序列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会话参与者双方之间话语的权利和参与会话的劳动量并不是相等的,认为这种非正态分布表明了会话参与者之间的权势差异,这种不对等的权势关系是由摊主与顾客之间共同创造并维系着。

  • 标签: 买卖交际会话 召唤-应答序列 现成性 角色认定
  • 简介:1961年,马丁·艾斯林在他的《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把当时百老汇引起轰动的爱德华·阿尔比(EdwardAlbee,1928-)称为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表人物。然而,尽管阿尔比开始创作时沿袭了荒诞派的传统,后来却逐渐背离了荒诞派对现代人生的形而上探索,转而以批评美国社会作为自己剧作的中心主题。他的作品把社会批评主题与荒诞派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超越了荒诞派戏剧的形而上传统。

  • 标签: 荒诞派戏剧 社会批评 沃尔夫 剧作 主题思想 形而上
  • 简介:19世纪末的美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内战结束后,美国疆界不断扩张,人口急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获得空前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时在科技、教育、财富和综合国力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标签: 史蒂芬·克莱恩 短篇小说 《海上扁舟》 社会转型 美国
  • 简介:<正>苏州市立达中学是由江苏省苏州中学于1996年创办的一所国有民办公助学校,其前身是江苏省苏州中学初中部。校名"立达"源自《论语雍也》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语,意为要成就自己就需先帮助别人。2005年进行了国有控股的改革尝试,成为苏州首家股份制学校——苏州立达学校;2010年在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中转为公办学校——苏州市立达中学。2011年9月,学校位于沧浪新城的新校区落成。新校占地面积44389平方米,建筑面积38082平方米。普通教室全部装备成配有触摸一体机和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

  • 标签: 民办公助学校 实物投影仪 初中部 教育布局 己欲立而立人 未来社会
  • 简介:在一段时间内,二语习得研究被束缚在认知语言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这两大阵营的无益争辩中,这两大阵营的这一争辩除了引起剑拔弩张之外而没有产生任何有用的理论。最近,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认知人类学、人类发展研究等诸领域的研究为形成新的综合铺就了道路。这一新的综合涉及对心智、语言和认识论的再思考.也涉及一种新的认识:认知源于社会互动并受到文化和社会政治过程影响;社会政治过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非偶然性的。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与这些研究新动态一致并为其所包容的二语习得语言社会化范式。

  • 标签: 心智 认知论 语言社会化 二语习得
  • 简介:该研究通过专用语料库及其关键词分析探讨跨文化商务交际语境下中外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建构环境保护及公司形象过程中的话语实践,具体解析两家世界主要运动服装生产商阿迪达斯和李宁公司对环境类别、环保内容与所持态度等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阿迪达斯公司关注更为多样的环境类别、直面解决环境问题,而李宁公司侧重员工的工作环境、具有积极语义韵的加强环保等抽象表征。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 话语表征 语料库
  • 简介:E.M.福斯特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爱德华时期崇尚贵族精神的英国中产阶级形象塞西尔·维斯,揭示了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的虚伪,同时另一中产阶级人物露西反映了爱德华时期英国社会面临的精神困惑。

  • 标签: E.M.福斯特 爱德华时期 贵族精神 中产阶级
  • 简介:本文以社会文化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北京某高校的七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辅之以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探究教师利用话语中介与活动系统中间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教师话语形塑教师角色的机制。研究发现,优秀教师综合运用话语的多种功能,促成教师角色目标的实现。优秀教师能够利用话语中介实现不同的教学行为,发挥传受者、促进者、咨询者及管理者等多元化角色作用,并成为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多方面发展的重要中介者。

  • 标签: 社会文化理论 优秀外语教师 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课堂话语
  • 简介: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对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的整合和诠释,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考路径、一种全新的教学视野。教师不但要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言与行怎样影响课堂的学习。在教与学互动中,教师和学习者双方都在重新构建自己。面对社会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挑战,作者的目的是讨论社会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社会建构主义 教师信仰和行为 大学英语教学
  • 简介: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部结构精致的推理小说。书中所写的诡计巧妙,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小说主人公、数学家石神哲哉为了替所爱的人脱罪,不惜以牺牲自己一生的自由为代价来为她顶罪。通过探讨石神这种人类学意义上的自我献祭行为,继而发现,来自石神所处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是形成他本人极富宗教精神的献祭性格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他自我奉献的过程,我们可以挖掘出现代社会结构及现代主体中被遮蔽的深层缺陷。

  • 标签: 《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 献祭 石神哲哉
  • 简介: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凯萨琳·安恩·波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娴熟的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深受读者、评论家和作家的赞扬和推崇。其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采用了象征性的描写手法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来反映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分析波特的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来研究反映于作品中的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

  • 标签: 《被背弃的老祖母》 象征性写作手法 意识流 社会现实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旨在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了解目标区域国家所开设的社会文化课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中以东北某高校英语学院英语专业2014级7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采集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索了国别社会文化系列课程教学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研究发现,国别社会文化系列课程影响下的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而交际信心最弱;同时也发现了国别社会文化系列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 标签: 国别社会文化系列课程 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敏感度
  • 简介:本文运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探讨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1982,1985)与Swain的输出假说(1985,1993)对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运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他们的分歧可以得以解决。维果茨基认为人类高级思维功能建构于社会、文化、历史和教育的环境中。而这个环境是一个由社会相互交流编织成的网,一个由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辩证统一体。所以,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的相互作用引起二语言的发展。

  • 标签: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社会中的相互交流 二语习得
  • 简介:加拿大立国近一百五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主流社会对待原住民的态度也逐步发生着变化——政府的归化政策已逐渐被尊重和保护包括原住民的所有族群的多元文化政策所取代;而原住民自身也日渐觉醒并通过文学创作探寻和重新确立自己一度被抹杀或边缘化了的族群身份。与此同时,原住民文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多元文化、民族和谐等当代进步理念在加拿大社会的全面普及。本文拟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从主流社会的白人文学作品和原住民自身的文学创作这两方面来探讨和阐述上述的互动性社会进步。对“联邦诗人”司各特其人其作评价的变化提供了第一方面的范例。司各特创作了不少同情和赞美印第安人的诗歌,为此他长期受到普遍的赞誉;但在后殖民批评的重新审视下,其诗歌中流露的殖民主义思维却受到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普通加拿大人的诟病。至于第二个方面,本文选取了两部获奖作品——印第安剧作家海威的《保留地的姐妹》和完全由因纽特人白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冰原快跑人》——为例,以此揭示原住民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维护本民族文化身份、弘扬本民族传统的努力。

  • 标签: 加拿大社会 后殖民主义批评 原住民文学 族群身份 互动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