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旧时光母亲一只手捏着鸡蛋一只手搭成凉蓬从五月阳光里,寻找五禽生生不息的遗传基因这些个椭圆、还带着体温的鸡蛋,被反复拿起,又放下时不时朝篱笆墙外瞅瞅,母亲的举止有点像,电影镜头中的阿庆嫂。

  • 标签: 遗传基因 电影镜头 鸡蛋 母亲
  • 简介:记得去年春日,偶尔看到在《黑龙江日报》的副刊上,以大字标题在头条位置刊出了我国《诗刊》副主编、诗人叶延滨写的题为《诗歌还有多大“市场”?》的评论,旁边配发了一则文坛信息:《日本北海道当代诗人佳作集》出版。那正是我译介的第7部日本

  • 标签: 日本北海道 诗歌翻译 现代诗人 日本诗歌 国际交流 现代诗歌
  • 简介:一曰风诗云:“高齐日月方为道,动合乾坤始是心。”二曰赋诗云:“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三曰比诗云:“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 标签: 六义 月方 西施 四皓
  • 简介:诗歌是丰富多彩的,诗歌功能是多元的。人有七情六欲是健康的基本保证,本能是处于精神和身体的交界处的心理代表,审美需要也是人的本能需要。冯至的《蛇》能够满足人的本能需要,偏重低级情感,可以在疗讲座现场唤醒受众的“身体意识”,还能让人的低级情感(生物性情感)和高级情感(心理性情感),甚至审美情感和哲理情感有机融合。它是一位年轻男子为了缓和性压抑的“书写表达”,是年轻诗人“性幻想”及少年怀春的产物。它是一首“纯洁又淫荡”的,堪称百年新诗史上众多情色诗中的“极品”。

  • 标签: 《蛇》 诗疗 情色 低级情感
  • 简介:<正>梦和醒在诗人的笔下,是作为一种超常的意识状态而存在的,它们是一种真正的诗人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梦与醒都是领域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著名的诗人屈原曾写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显然屈原是一位在昏昏浊世中独立不羁,而保持其高度清醒的人,后世有人用此来形容早春怒放的梅花:众木正如梦,一枝方自春。遂令江水上,真见独醒人。

  • 标签: 思想 李白诗 精神状态 角度 意识状态 屈原
  • 简介:蔡襄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史家对他的书法成就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了较为公允的评骘;同时,他又是人,前人对他的诗歌创作,颇为重视。刘克庄云:“蔡公不以诗名,然‘草际飞萤乍有无’,家要渺之音也,有王右丞、韦苏州之风。”(《跋青暑堂会同年》)《浪斋便录》谓:“蔡公五言者宗李、杜,七言者出入王,孟,如‘炉火寒更画,灯她落仍挑’摹写北堂夜话之景,真画工手也。

  • 标签: 七言 五言 刘克庄 诗歌创作 蔡襄 宋代
  • 简介:<正>是发现,还是创造?这是一个涉及到艺术哲学的有趣问题。正如科学是发现还是创造的问题一样。科学规律,从祖冲之的圆周率到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到现代人的宇宙模型,显然都不是人类的创造,

  • 标签: 宇宙模型 艺术哲学 自由落体 唐子西 胡仔 仲尼
  • 简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这些唐诗流传了1000多年,其中都提到“踏歌”。踏歌——这一歌舞形式源自民间,远在汉代就已兴起。《后汉书》记载:“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

  • 标签: 歌舞形式 踏歌 诗画 《赠汪伦》 《竹枝词》 《后汉书》
  • 简介: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女诗人荣荣的脱胎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朦胧,秉承了朦胧抒写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精神;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诗歌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元素;21世纪之后的荣荣经常以日常生活入。荣荣的诗体认细腻、语言浅显而思致深邃、富含哲理。总体格调为清新、明朗、达观。

  • 标签: 荣荣
  • 简介:我年轻时,曾在武鸣那羊村插队,房东李大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一位私塾老师,他给我讲过许多武鸣的四季农事纪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 标签: 农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陈沆(1785—1826),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诗人。陈沆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15碑极好。

  • 标签: 陈沆 道光年间 诗人 授业 嘉庆 金门
  • 简介:又到四月中旬,恰好是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1986年4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在洛阳举办,主办方特意安排到王城公园观赏牡丹,满园朱紫,至今倾想。牡丹栽培史很早,但惊动朝野、举世为之疯狂,还是在盛唐以后。唐人写了许多来赞誉牡丹,其中最佳名句,无可争议是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二句。《松窗杂录》载:大和、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修己始以孝廉召

  • 标签: 唐人牡丹 牡丹诗 诗绝唱
  • 简介:登高能赋,是中国古代对文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把国按题材排一个序,登高览胜的,一定排名比较靠前。这是因为,国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天然地就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览夫江山胜概,极目绝景,人生种种情绪,纷至沓来,常觉景语皆情语,偶有奇思妙句,备极隽永,写眼前景而翻出新奇,这样的,往往得到大多数读者的一个共鸣,故而从古以来,不乏作者。明清易代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对他的外甥徐乾学说过一句话:"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但我们看历代登览名作,

  • 标签: 中国文化 文化基因 天人合一 明清易代 顾炎武
  • 简介:元稹的悼亡共有33首。其中《遣悲怀三首》声名最著。下面这首《梦井》,一直不大受人重视。然而它却是一首内容和艺术均佳的好诗。

  • 标签: 悼亡诗 高原 咸阳 深井 作者 元稹
  • 简介:在西南边陲宁明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十分壮美的景观,这就是江九道湾。造化出如此神奇与玄妙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十万大山奔腾而出的江,在巍峨绵延的青山里穿流,形成了一条河流百种景的奇观。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条青龙会以不可阻挡之势继续向南游弋的时候,江却在宁明境内连续绕了九个大弯,毅然决然地向北飘然而去,又折向西方,汇入左江,然后浩浩荡荡地奔向东方,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