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是一位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德语作家”,在其短短的创作生涯中,除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书信、随笔以外,还写了三部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三部小说均于卡夫卡死后才由其挚友和遗嘱执行人马克斯·勃洛德整理出版。这些小说的写作时间难以准确地断定,一则因为卡夫卡本人并没有对别人说过,这些作品写成于何时;二则作品手稿亦未注明日期。例如,马克斯·勃洛德认为,《审判》的主要创作时间是在1918至1919年;而卡·赫尔姆斯多夫和威廉·埃姆利希则认为,《审判》的创作时间是1914至1915年。可见说法不一。
简介:伊夫·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杰出评论家。作为诗人,他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关注他那个"特殊"的生命存在,力图在自己确定的范围内抓住或证明其生命的意义;他作为评论家,放在第一位的始终是阐述诗人或艺术家如何处理他的艺术创作与生命存在的关系。在深入反思诗歌本质问题的过程中,兰波对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使他走近超现实主义,又使他与之告别,从而形成自己的诗学观:在现代意识中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分离,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应该为修复这种关系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场所"、"重新发明爱"与"重新发明希望"、"发明语言"与"发明在场"这些对应的关键词出发,浅析他如何从兰波那里继承了以下观点:诗歌改变生活的功能、洞观世界的理念、放弃对幻象超越的气魄。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卡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卡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卡全集》,1980年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