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四五年九月,法国人民正在胜利的锣鼓声中欢庆全国解放的时侯,加里玛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立刻在巴黎乃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它吸引了全国所有的报纸,巴黎好几家报纸还发表了社论。称赞这部小说写得好,小说的作者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飞来的雪片般的贺信,祝贺作者的巨大成功。这部小说在1945年到1947年两年的时间内再版了三十二版。

  • 标签: 存在主义小说 人与人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女作家 德国
  • 简介:对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崛起,图卢斯功不可没。庞德的精英主义美学以及意象主义、漩涡主义的观念都与图卢斯有关;叶芝从图卢斯的作品中学到了摆脱早期风格、直面现代世界的方法;弗罗斯特用图卢斯的两个提法构建了自己的不确定性诗学;史蒂文斯在图卢斯身上看到了反传统的榜样;明斯借助图卢斯达到了反崇高的反讽目的;艾略特出于宗教目的,推崇维吉尔而贬低图卢斯,但最终图卢斯却成了后现代诗歌反击艾略特的武器。

  • 标签: 卡图卢斯 古罗马 现代主义诗歌
  • 简介:<正>弗朗茨·卡夫(1883—1924)是一位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德语作家”,在其短短的创作生涯中,除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书信、随笔以外,还写了三部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三部小说均于卡夫卡死后才由其挚友和遗嘱执行人马克斯·勃洛德整理出版。这些小说的写作时间难以准确地断定,一则因为卡夫本人并没有对别人说过,这些作品写成于何时;二则作品手稿亦未注明日期。例如,马克斯·勃洛德认为,《审判》的主要创作时间是在1918至1919年;而·赫尔姆斯多夫和威廉·埃姆利希则认为,《审判》的创作时间是1914至1915年。可见说法不一。

  • 标签: 卡夫卡式 长篇小说 资本主义社会 创作时间 短篇小说 资本主义制度
  • 简介:伊夫·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杰出评论家。作为诗人,他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关注他那个"特殊"的生命存在,力图在自己确定的范围内抓住或证明其生命的意义;他作为评论家,放在第一位的始终是阐述诗人或艺术家如何处理他的艺术创作与生命存在的关系。在深入反思诗歌本质问题的过程中,兰对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使他走近超现实主义,又使他与之告别,从而形成自己的诗学观:在现代意识中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分离,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应该为修复这种关系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场所"、"重新发明爱"与"重新发明希望"、"发明语言"与"发明在场"这些对应的关键词出发,浅析他如何从兰那里继承了以下观点:诗歌改变生活的功能、洞观世界的理念、放弃对幻象超越的气魄。

  • 标签: 博纳富瓦 兰波 诗歌 影响
  • 简介:卡夫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建立并开拓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维度,发现了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表现方式。其中,形象的哲学与寓言型象征、细节的真实与钟摆式结构、手法的怪诞与逻辑的悖论、祈祷式写作与平直的叙说是这种叙事维度的基本呈现。

  • 标签: 卡夫卡 现代主义 叙事 开拓
  • 简介:  弗朗茨·卡夫,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己加冕……他属于什么流派,什么"主义"?他什么都不是,他是现代世界惟一的"精神裸体者",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创作,他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  ……

  • 标签: 女性视角 男性眼光 眼光阅读
  • 简介:<正>加莉娅,亲爱的!谢谢您的来信。您的信使我高兴万分,也叫我略略伤感,因为您提到了沃隆斯基。我信以为真,原来一切都是幻影。或许,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们只是感觉到互相的存在。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可别成为幻影。这是我最后的,也是心灵最深处的指望。亲爱的,您认为怎样好就怎样做吧。我在沉思默想。但不知道昨天写了什么,明天将要写什么。现在,我感到自己很豁亮,我不需要这种愚蠢的,名噪一时

  • 标签: 沉思默想 最深处 手杖 幻影 拉夫 尼斯
  • 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在其作品《安娜·列尼娜》中塑造了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本文尝试对托尔斯泰的此部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分析安娜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及其命运悲剧的原因,指明《安娜·列尼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 标签: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 简介:5月21日,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群山回唱》(AndtheMountainsEchoed)全球首发。作者之前的两部作品《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曾获巨大成功。《群山回唱》讲述了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60年悲欢离合的故事:1952年,阿富汗,阿卜杜拉和妹妹帕里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个叫沙德巴格的小村庄。

  • 标签: 《追风筝的人》 出版 长篇小说 阿卜杜拉 阿富汗 the
  • 简介:<正>起义者(纪念瓦列瓦的公爵们)对于我们来说自由是用健康、生命和世上的一切筑成的铁柱钢梁,我们不怕大刀和杀头,也不怕额上流血负伤,古罗马之水孕育了我们祖先的头颅,

  • 标签: 祖先 诗歌作品 抒情诗 语言 祖国 散文
  • 简介:惊人的相似──《东航迪夫》和《人与鼠》孙太1916年夏天一个黑暗的晚上,在普罗文斯敦剧社的“码头剧场”,以乔治·柯克和苏珊·格拉斯佩尔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组织上演了剧本《东航迪夫》。演出舞台就设在一条船上,当时大雾迷漫,三面环水,跟剧本中的环境极其相...

  • 标签: 奥尼尔 约翰·斯坦贝克 美国文学 中篇小说 神秘力量 现代主义小说
  • 简介:阿米里·巴拉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非裔作家。20世纪60年代,他深受黑人权力运动的影响,强调要建立独特的黑人美学,突出文学的革命性。他促进了黑人艺术运动的发展,被誉为黑人艺术运动之父。他的代表短剧《荷兰人》生动地表现了黑人艺术运动的思想,成为当代美国戏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 标签: 阿米里·巴拉卡 《荷兰人》 黑人艺术运动 黑人权力运动
  • 简介:在《萨玛西玛公主》中,亨利·詹姆斯以本真的叙事手法,将伦敦的城市景观、时代思潮、阶级结构、政治状况等诸多要素以全景画的方式再现给读者,把伦敦的诸多空间元素塑造成蕴含着权利、身份、性别等多维社会因素的体系。亨利·詹姆斯以自己独特的空间意识将政治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小说中涉及到的监狱、街道、百货商店等具体的伦敦空间意象中:米尔班克监狱表征着规训机制,伦敦的街道再现了典型的观看政治,伦敦的百货商店彰显出新型的民主政治,小说中每个被书写的空间都再现出当时新兴的政治观念。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卡萨玛西玛公主》伦敦 监狱 街道 百货商店 政治
  • 简介: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圣经·创世记》中有关“通天塔”故事,可谓人所皆知:挪亚的子孙们往东迁移到示那平原,“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

  • 标签: 奥地利 卡夫卡 《城徽》 小小说 基督教文化 语言风格
  • 简介:那天,朋友邀请我去看纪录片《暴风骤雨》。周立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是名著,得过斯大林文学奖。被改编的故事影片《暴风骤雨》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被当做经典影片放映着。现在怎么又出来一个纪录片?原来,这是对电影《暴风骤雨》中人物原型的一次采访。听着老人们追忆当年土改时的“暴风骤雨”,你会感到,历史有另一番景象,并不是传说。

  • 标签: 《暴风骤雨》 周立波 长篇小说 影片放映 故事影片 人物原型
  • 简介:古罗马著名诗人图卢斯作品中的性元素一直广受争议,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学界研究的深入,其复杂性逐渐呈现出来。图卢斯诗歌中的性语汇、性描写既反映了古罗马社会以支配者/被支配者关系为基础的性伦理和背后的意识形态,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并对其提出了挑战。

  • 标签: 古罗马诗歌 卡图卢斯 诗学 性政治
  • 简介:1996年10月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将授予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同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100周年之际,该院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隆重的仪式,向申博尔斯颁发奖状和112万美元的奖金。申博尔斯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申博 克拉科夫 文艺评论家 文学院 斯德哥尔摩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