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元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的后现代编史元小说定义,但与编史元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所依存的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代表的典型编史元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的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的世纪之交,以编史元小说的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简介:<正>美国的进步文艺理论家安妮特·鲁宾斯坦曾指出:“人类文化伟大时代的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总是带有政治性的,是属于一定党派的。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当然,最富有人性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就更带有政治性了……。”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莎士比亚是社会的“产物”,那么他的作品也同样要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社会的变化,也要引起社会各种观念的变化。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及特色,这与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我们深入研究莎士比亚不同时期的作品及进一步探讨他的创作体系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反之,我们就不可能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莎士比亚作品的本质。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