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中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历时并不太久,但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于是,在临近十年的关键时刻,中央根据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部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更高要求。“现代”二字的定位,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原有要素全都面临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命题。如何构建现代文化馆成为全国各文化馆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创建“实体文化馆、流动文化馆、数字文化馆”三位一体的文化馆,成为传统型文化馆向现代型文化馆更新升级的基本路径,其中,“数字化文化馆”无疑是最具现代意义的文化模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数字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文化馆,是不能称之为现代型文化馆的。鉴于“数字文化馆”在现代文化馆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建设好数字化文化馆,势必成为文化事业的主管机构以及文化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
简介:沙龙,是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一种文化形式,它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9世纪沙龙文化发展到顶峰。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民国时期兴盛一时,著名的沙龙女主人有陆小曼、林徽因等。笔者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从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的角度,浅陋地讨论当下国内沙龙的市场营销,以期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沙龙,“salon”,在法语中是“会客室”的意思。这一文化形式起源于中世纪法国宫廷,是上流社会、政商要人、文化名流、名门望族等进行相互交流、交际的地方。通常以绘画、音乐、诗歌等形式来进行各种定期的沙龙社交活动。在“salon”文化中起主导、联系各方的并不是权威人物,而是一些才貌双全的杰出女性,19世纪的欧洲由这些优秀女性主持的沙龙活动不但赢得社会赞誉,甚至可以影响时代的风潮。例如:巴黎左岸的沙龙,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文学,肖邦和乔治桑的音乐沙龙鼓舞了当时的波兰革命战争,林徽因主持的沙龙风靡一时,冰心还曾不无嫉妒地撰文《太太的客厅》,由此管窥当时国内沙龙文化的时兴。
简介:引言:互联网思维侵袭的总体态势“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甚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有人总结说互联网思维无非就是“专注产品与服务的极致”+“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这种思维其实并不是新概念,就如同马云所说:“只不过是传统思维与非传统思维的区别罢了”。但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影响却正在成为现实,包括一直被大众视为强势行业的银行业、电信业等都正在遭受互联网思维的侵袭,传媒业自然也不例外。360CEO周鸦神说:“今天很多传统的报纸和杂志,无论它的收入、读者量,都在下降,被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所取代。我还可以预言,再过两年,传统的电视台,也可能被颠覆。”[1]
简介:伴随着《满城尽带黄金甲》轻松突破《英雄》所保持的2.5亿元票房纪录,2006年的电影舞台完美收官。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06年进入主流电影市场的影片近200部.其中国产影片140多部。创下票房14.4亿.占到全年票房的55%以上.比2005年净增2亿多元。在这种狂飚式突飞猛进的票房增长背后.掌控着近200部影片入市的发行公司功不可没。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内地发行格局渐趋活跃.发行公司之间的角逐更加激烈.并逐步形成了“国有发行公司主导、民营发行公司唱戏”的新局面.而花样繁多的营销手段也给业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