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傅芸子(1905—1948),满族,正白旗人,原名宝珍。幼年家贫,刻苦自学。精研戏曲、传奇小说、北京掌故。曾在邵飘萍、汤修慧主办的《京报》任社会编辑;北京国剧学会理事,兼编辑组主任;与其弟惜华合办《北京画报》;1932年起,在日本京都帝大执教十年;1942年任北京图书馆编目部主任,曾在北京大学文学院执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日报副刊编辑;华北日报《俗文学》编辑等。在傅芸子的一生中,旅居日本京都执教的十年,是他治学最勤,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贡献最大的时期。这期间,芸子撰成《正仓院考古记》;并陆续发表了《舞乐兰陵王考》、《东京观书记》等十多篇考证文章,归国后,汇编成《白川集》。
简介:<正>张从正字子和,别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约生于公元1156—1228年(72岁),他是杰出的医学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大定明昌(1161—1195)年间,已成为名医,金兴定中(1217—1221年)召补太医,但很快就辞却,在陈州等地民间行医。与门生麻知几、常仲明钻研医理,将平日见闻及其临床经验,汇编一书,名为《儒门事亲》。现在我们读其遗书,还可从中想见其为人。他临床胆大心细,遵古而不泥古,善于变通化裁,并且有很好的针灸技术。他很同情劳动人民,亦喜欢接近研究医学的读书人。他论病,都按经据理,暴露了众医的误处,因而招惹了不少怨恨和嫉妬。(见《儒门事亲》卷九谤峻药篇)。他亲眼看到当时徒有虚名的医生,不虚心钻研,以人命为儿戏,是他所深恶痛绝的。他对医学水平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古人留下的药方,只是给我们一个规
简介:本文作者吴道安,字德远,号稻庵,别号倬安、佩韦,贵州镇远人。1898年生,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解放前历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南京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大夏大学教授。1946.4——1948.12任省参议会副议长。解放后为贵阳市政协秘书长,致力文史研究。1972年在贵阳病逝,终年74岁。吴道安擅长书法,肆力文史,尤精考证。撰有《论衡校释》、《贵州型的社会》、《贵州政局演变史》、《中国古代史讲义》、《郑子尹先生年谱》等专著。《郑子尹先生年谱》为其平生力作,初稿始于北大求学期间,其后二十余年中,时有修改,至四易其稿;其精审处,或有胜于姚大荣、凌惕安、赵乃康诸氏者。年前承吴道安夫人余效先老师出示幸存诸稿,嘱为点校,因不揣謭陋,勉力为之。校点时以作者1937年誊正稿为底本。该稿排比精严,书写清丽,一笔不苟,诚为书法佳品。吴著《郑子尹先生年谱》,曾于1927年刊布于他和友人在上海创办的《竞渡杂志》(1927年)和贵阳《改进日报》。现此二报刊均绝版,特校点发表,以供国内研究郑珍者参考。
简介:柳亚子1887年5月生于江苏吴江,1903年,17岁的柳亚子从吴江来到上海,在苏州河泥城桥附近的“上海爱国学社”读书。他认识了蔡元培、章太炎和邹容等人,并与他们结为知己。柳亚子还与蔡元培、黄宗仰、陶亚魂等人一起帮助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为传播革命思想起了积极作用。同年5月,上海爱国学社与中国教育会发生矛盾。由于柳亚子以中国教育会会员资格在爱国学社作附课生听课,为此柳亚子也受到影响,便辍学返乡,到吴江自治学校读书。同年6月30日,清廷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封闭了宣传革命的《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在此之前,章士钊、陈范等人避走他处)。邹容为了不让章太炎一人受过,于次日到巡捕房投案。这起《苏报》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