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呼图壁年鉴》(创刊号)在2007年初与读者见面了。它是由呼图壁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呼图壁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辑的第一本年度资料书。为了准确反映呼图壁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各族人民在2005年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必然要通过数据来记录呼图壁县大到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就和小到某项工程的实施情况,以此来提高《呼图壁年鉴》(创刊号)的资料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征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各部门之间,
简介: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已经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地方志.不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丰厚记载。地方志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客观反映出一地的历史兴衰、经济繁荣、社会变迁、政权更替、民族发展、文化演变、民生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内容覆盖广泛,记录信息全面、权威。是其它历史性资料所不能替代的。
简介:本文运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利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和100万人口以上各民族人口的增长、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以及就业的行业职业分布的变化情况。
简介: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海省36个产业近年来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不仅找出了导致产业非有效的原因,而且通过产业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找出了非DEA有效的产业转变为DEA有效时,在投入和产出中的关键因素及其改进目标。进而表明,青海省各产业不仅要在投入的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更要促使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之间达成良好的协调性。
简介:有关历史时期的数据大都有着复杂的生成过程,根据不同史料来源、计量标准、统计方法、估算依据所得出的结果千差万别。因此,进行量化历史研究时,有必要对基础数据本身进行一番细致的考察。已有的灾荒史研究中,由于对灾荒规律、文献特征、荒政制度等方面欠缺考虑,以及统计和估算方法上的粗糙与失误,相关的灾情、灾赈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量化数据的获取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学术研究的现实需要,实现方法的科学化,更要注意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记录的内在逻辑,实现方法的史学化。在数据的运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适用范围。
简介:本文拟以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把有关徽州地区历史赋税资料与现代统计资料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就载籍时间断面数据的考查、纳税单位与耕地数据的区分、耕地面积"峰值期"的确定等几方面来探讨徽州特定时期的纳税单位能够反映"真实"的耕地面积,并以此为基点对嘉道时期的耕地面积进行再估计.
简介:汪篯先生《隋唐耕地面积问题研究》原是三篇研究札记,分别题为《史籍上的隋唐田亩数非实际耕地面积》《史籍上的隋唐田亩数是应受田数》《唐代实际耕地面积》,先后于1962年8月至10月发表于《光明日报》史学栏目,与此前发表的《隋代户数的增长》一起以"隋唐史杂记"为副标题贯之。
简介: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人类迎来了以微电子和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简介:清末新政改变了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在1906年官制改革前,京师三法司额设官员中,满(旗)人始终占有优势,且低级官吏几乎被满人垄断。官制改革以后,司法人员大大扩充,尽管满人官员有所增加,但汉(民)人官员增加更多。负责司法行政事务的法部,汉人官员人数逐步增加并超过满人。在大理院和京师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官员中,汉人官员最终占有绝对多数。由此可见,破除"满汉畛域"对京师司法官员的任命产生了实际影响。
简介:清末十余年间,清政府迫于内政外交的压力和应对统治危机,在教育、军事和行政机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推动现代化的改革。既有的相关研究中,对于这一时期制度改革随之带来的人事变化关注甚少,结合人事变动来理解新政这一议题更是被学界忽视。本文尝试利用缙绅录量化数据库,对新政期间京师各机构改革中的人事变化进行分析,并以度支部衙门为例重点关注包括宗室人员在内的旗人官员的比例和变化,以冀对分析和认识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央行政状况提供新的视角。
简介: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近10年关于民族文化研究的537篇论文为样本,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民族学科中民族文化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对文献分析、核心作者、期刊分布、研究机构以及分时间片段构建了民族文化研究关键词热点趋势共现图谱可视化展示,进而探讨了民族文化研究的热点变化状况。与此同时,深入揭示了该领域热点之间的关系和特征,探讨了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民族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一引言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文献类历史数据库的便捷性、整合性和全面性,历史学者在研究中使用数据库的情况日渐普遍。作为搜集史料的一种方法,历史学者一般能熟练地在各种全文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尤其是把古籍材料变成电子文本的数据库。然而,对于其他可用于研究的数据库,大多数学者是陌生的。
简介: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着眼,分析了计算机在检索时代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提出当前信息技术在人文学科的应用方面进入了“分析时代”,信息技术不再是被动应答的信息提供者,而是可以主动地“指导”人文学科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但是,这并不计算机完全取代了人的工作,也不是使人的研究范围变小了,而是更加拓展了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浅谈统计数据在《呼图壁年鉴》(创刊号)中的运用
在地情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分析:来自"六普"数据的初步分析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青海省各产业效率分析
清代灾赈数据的生成及相关问题——以乾隆朝为中心的考察
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
如何应对史籍中遗留的数据——读汪篯先生《隋唐耕地面积问题研究》
论方志地情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
清末新政与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1901-1912)——基于《缙绅录》数据库的分析
清末新政前后旗人与宗室官员的官职变化初探——以《缙绅录》数据库为材料的分析
近10年我国民族文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CSSCI(2004-2013年)数据分析
唐代人物资料的数据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近年工作管窥
数据分析时代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开放性空间——兼就信息化工程与古典文学研究之间的互动问题答质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