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经 水月观音像 月轮观自在
  • 简介:对敦煌本《老子说法食禁诫》叙说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此部分内容与道教服饵行气方术颇多关涉,且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等书之相关内容相出入,可以看作这一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可定位于介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之间。再从其所述卅五条禁诫条文来看,此可能与天师道正一派有很大关联,或许即是由该派道徒所造作;不过,它也带有浓厚的上清法色彩,反映出其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的时代特点。

  • 标签: 敦煌遗书 《老子说法食禁诫经》 道教
  • 简介:<正>1991年4月11日,县文管所根据农民提供的线索,在蒲江县城东3.5公里处之东北乡金马村5组关子门发现唐代“观变”造像石窟1处。该石窟位于蒲江通往眉山的古道旁。此石窟,从未见诸文献记载,文物普查时也未发觉。发现时石窟已被乱石、泥土掩埋一半。经过清理、冲洗,现已全部显现。该石窟造於一块白砂石包上。石窟顶部为平顶,高1.6米,宽2.4

  • 标签: 唐代 石窟 造像 无量寿佛 观世音 菩萨
  • 简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三种唐碑拓本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题为柳公权所书《金刚》拓本最为完整,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史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拓本缺字现象及书法风格两方面来论证这一碑拓为后人伪托之作。

  • 标签: 敦煌 柳公权 金刚经 拓本 伪作
  • 简介:本文依据最新公布的考古材料,首先对撰写时间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评析;其次,判定撰成于武周长寿元年(692),在武周证圣元年(695)和开元初年(约719)两次少有补续;并进一步推断692年撰成时当为"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一"、695年补修后为"卷第二".

  • 标签: 敦煌文书 《沙州都督府图经》 撰修时间
  • 简介:佛名崇拜是佛教史上的一个与礼忏密切相关的重要现象。此文就一件曾被认定为《贤劫》系统的北凉时期由沙门宝贤抄写于高昌的纪年佛名写本,通读其发愿题记全文。讨论其经文内容、形式及语言风格,在与传世佛典(如竺法护译《贤劫》千佛名)进行文字比勘的基础上,推论该写本所属系统的本名,建议目前应本慎重态度,可以暂且将该写本残篇称为“北凉神玺三年宝贤写千佛名号”。此外,文章认为,对该写本出自敦煌的说法应该持审慎的态度。

  • 标签: 佛名经 北凉神玺三年宝贤写千佛名号 贤劫经
  • 简介:Φ223学界名之为《文殊十德赞》或《十吉祥》,本文发现其是以唐代窥基撰《阿弥陀疏》《阿弥陀通赞疏》为基础敷演而成,而P.2955《佛说阿弥陀讲经文》也是以窥基撰《阿弥陀疏》为基础,二文本应是相互关联的《佛说阿弥陀》讲经文。又它们均以阐释佛国净土的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为要,如此的叙述,或来自佛典,或引述当时文人诗作,且有唐土的人、事、物,可见讲经者已将佛教与中土本有的祥瑞融合为一,是当时唐土祥瑞文化具体而微的展现。

  • 标签: 《十吉祥》 《阿弥陀经》 讲经文 窥基
  • 简介:明陈洪绶《戏婴图》与《妙法莲华》王育成中国古代宗教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世俗文化的很大影响,但反过来也深深作用於世俗社会。以佛教而言,在唐、宋、元、明的绘画艺术中,这种作用的痕迹就非常突出,只是有关研究者很少从宗教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罢了...

  • 标签: 妙法莲华经 陈洪绶 盂兰盆会 儿童 佛塔 童子戏
  • 简介:七世纪初传入中国的《银蹄金角犊子》,历史上一直被当作"疑伪经"看待。该虽于唐以后失传,但它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通过讲唱、本生故事绘画、民间故事等形式,历经宋元明清而传至当代,并影响到朝鲜半岛、蒙古、阿拉伯等广大地区,在不同国家、民族与宗教文化中传播交流,变形衍生。本文围绕敦煌写本与传世文献的记载,结合佛教遗存、壁画等材料,对此经典及其衍生故事在一千多年里的中外传播演变的过程、形态进行考察,剖析内涵,梳理脉络,厘清源流,以期为认识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承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与例证。

  • 标签: 佛本生故事 敦煌写本 金牛太子 中外交流 讲唱 壁画
  • 简介: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幢。这五座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新乡县开元四年

  • 标签: 豫北地区 汲县 沁阳县 天福 四阿式 歇山顶
  • 简介:重庆市博物馆所藏敦煌写目录杨铭50—60年代,西南博物院暨重庆市博物馆入藏了一批敦煌汉文写,共20余件。这批敦煌写先后由数批专家鉴定,其中最近一次,是1992年10月敦煌研究院段文杰院长等一行来渝时所作的。据我们所知,敦煌写在四川各馆收藏甚少...

  • 标签: 敦煌写经 博物馆 妙法莲华经 重庆市 敦煌遗书 国家图书馆
  • 简介:《晋魏隋唐残墨》第36号《夹注金刚》是对鸠摩罗什译《金刚》部分经文的注释。此件《夹注金刚》文字精练,释义甚精,内容上与《金刚经解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主旨与大乘佛教所宣扬的“性空”思想相一致。其作者身份可能是中晚唐时期某位禅宗僧人。

  • 标签: 《晋魏隋唐残墨》 《夹注金刚经》 禅宗僧人
  • 简介:基于学界披露资料及实地考察记录,运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方法,从图像细节方面考察了河西地区维摩诘变遗存;微观分析维摩诘之佛国品、方便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法供养品五品图像内容,尤其侧重那些以往学界遗漏的细节,并对部分细节图像的来源和内涵进行了阐释,进而梳理了各自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河西地区 唐宋时期 维摩诘经变
  • 简介:讲经文作为佛教讲经之底本,保存有很多讲经活动的珍贵资料,这在敦煌出土的大量讲经文中多有体现。《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中有一件被定名为《弥勒上生讲经文》的文献,在将其与敦煌讲经文比较后可以看出,它于内容和格式上均不符合讲经文的特点,因此将其判定为讲经文似乎欠妥。文末被原书叙录定义为“杂写”的“小石花心动”五字也非为杂写,而应是这件文献实际体裁的标识语。因此,黑城本《弥勒上生讲经文》的定名并不准确,它更像是作者在念佛之余,以经文为歌辞的一首词曲作品。

  • 标签: 西夏 弥勒信仰 讲经文 词曲作品
  • 简介:1988年3月14日,在朝阳市双塔区八里堡乡榆树林子村村民李荣阳家里发现金泰和三年(1203年)石经幢一个,幢为八面体。绿砂岩石质,幢身风化剥落较为严重,部分文字已脱落。幢为卯榫结构,上下均有凸榫。可知原实有幢顶和幢基。现存的为幢身,上面直径28、下面直径34、高109厘米。分别由四个大面上宽12、宽14厘米和四个小面上宽10.5、宽13厘米相间组成,两端并阴刻几何纹条带。

  • 标签: 辽宁 朝阳市 金泰和三年石经幢 文物
  • 简介:<正>《药师变》是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氏时期洞窟壁画中出现最频繁的题材。这一时期的《药师变》不仅数量多,场面宏大,而且,几乎每幅都有乐舞的内容。因而,对这一变中乐舞的研究成为敦煌舞乐形象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了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氏时期的《药师变》共32幅,试图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乐舞场而在《药师变》中的布局演变规律以及乐舞自身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对某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 标签: 吐蕃 中国化 壁画 归义军 佛国净土 佛教
  • 简介:本文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式写.本馆藏藏文卷式写244件,全部为,而且大多尾题抄人、校人,19卷还有收藏者的印章.刊出其目,有助于了解敦煌写在河西一带散佚流传及其内容.

  • 标签: 藏文 写经 目录
  • 简介: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 标签: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
  • 简介:学界对于《天地八阳神咒》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数量众多的敦煌本和回鹘本上,而对于该在西夏境内的传播却讨论不多。英藏黑水城文献有不少汉文佛经残片,其中有几件该的残片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拼接。此外,通过比较西夏本八阳与敦煌本、中原本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西夏境内八阳的来源,这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的佛教或许有所帮助。

  • 标签: 英藏黑水城文献 八阳经 西夏 拼接
  • 简介:作为早期黄老道家的重要文献,帛书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主要涉及民本观、规律观、能动观、治国观和社会观等方面.研究中蕴含的科学发展思想,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这部经典文献,也有助于呈现古今科学发展思想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帛书 《黄帝四经》 科学 发展思想 Origin 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