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51980-1990年5.1属性的进一步改善20世纪80年代,随着余弦瞬时相位、主频、振幅、频率和其他属性的发展,地震属性技术迅速普及开来。余弦瞬时相位得到发展是因为它是一个连续参数,不像相位本身在±180°有一个间断。这样一个连续属性可以被内插、平滑、处理甚至偏移。80年代还出现了一些对层段和地层属性的相关介绍,这些属性可以测量以拾取层为中心或两拾取层之间由用户限定的时窗内的平均特性。当地震反射波来自非均质油藏并影响到追踪所有地震道上某一波峰或波谷时,常用这种开时窗的属性。这些时窗化属性在统计上比瞬时属性合理,正如测井对比那样,把若干薄层和不连续砂层单元综合起来得到的是一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图,而非识别单个砂体的厚度图。
简介:相国寺储气库为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在其运营成本中,动力费占比达55%,主要耗能设备为电驱式压缩机。为降低该储气库运营过程中的用电成本,通过分析相国寺储气库运营成本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用电成本影响因素为压缩机功率和电价,其中影响压缩机功率的主要因素为机组压比和单机排气量。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立注气期压缩机经济运行的优化模型,形成利用电价峰谷差错峰运行压缩机组的优化建议方案,可节约用电成本。经动态模拟计算验证,按优化方案运行机组,上游管网的压力波动范围介于0.2~0.4MPa,上游管段的压力变化均在设计压力之内,优化方案可行。通过现场试验,管网压力波动与计算结果一致,在注气量800×104m3/d时,日节约电费3万元,可以为储气库实现“低成本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简介:30多年来,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利用平衡技术规范挤离压缩构造背景中的横剖面的解释。最后得到的解释质量通常直接与数据质量、解释人员的平衡和解释经验以及解释时间有关。为了能快速而有效地检测和预防挤离压缩构造中常见的横剖面平衡错误,我们将平衡技术通俗化并提供一些快速直观的技术。通过对上盘和下盘的断坡和断坪的周密研究,重点突出平衡技术中常见的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分析有助于辨别断坡和断坪数目之间、对应断坡的地层和地层厚度之间以及沿断层位移的不一致性。这些技术在解释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过程的任一阶段中都具有突出优点,并且容易被学生、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管理者所领会;然而,快速直观技术并非是万能技术,它们并不能保证所得出的新是一种唯一的和/或正确的横剖面解释,而是它们可以将解释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横剖面中需要解释和/或需要重新解释的可能有疑问的地方。
简介:文中综述了委内瑞拉西部巨型马拉开波盆地的区域地质和构造环境。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最高产的含油气盆地,估计最终石油储量在440亿桶以上,自1914年第一口采油井完钻以来,马拉开波盆地已累积生产石油300多亿桶。与分布面积更为广阔的墨西哥湾巨型油气区不同,马拉开渡盆地面积较小(50000km^2),构造和地层比较简单,而且地表和地下资料丰富。这些特点使之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全盆地综合分析的目标。本文的目的是综合利用盆地规模的二维和三雏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来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和地层。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区域构造重建的结果、区域地质图和盆地的沉降历史,以便更好地认识对该盆地有影响的四个主要构造事件。这些构造事件对于认识主要不整合面和碎屑岩楔体的形成时间与分布、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复活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至关重要。
简介:自从1941年钻探第一口生产井以来,马拉开波盆地的累积石油产量已超过300×10^8bbl,估计最终石油储量超过440×10^8bbl。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含油气最丰富的盆地。与墨西哥湾辽阔的含油气省份不同,马拉开波盆地的地域面积相对较小(50000km^2或19305mi^2),它的构造和地层比较简单。地表及地下资源使马拉开波盆地成为盆地综合研究的一个关注目标。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汇总全盆地范围内二维地震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以及野外露头资料,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和地层特征。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恢复的区域构造、区域地质图以及盆地的沉降史,以更好地卡准四期较大的构造事件。这四期影响着盆地演化的构造事件,对于认识较大的不整合和碎屑岩楔形体的形成时代和分布范围、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再活化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有关键性作用。
简介: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等地质特点,其储层渗流规律较常规气藏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通过保角变换、等值渗流阻力法等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滑脱效应、高速非达西、表皮效应和各向异性6种影响因素的水平井产能方程。分析了各因素对水平井产能影响,分析了不同生产压差下各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变化。利用建立的公式可以预测6种因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水平井产能,方便气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实例计算证明,这些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达40.24%,建议预测低渗水平井产能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因素。图8表1参16
简介:在SEC储量评估和申报中,石油公司基于企业自身信誉的保障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必须对储量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即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储量不能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证实储量的误差应控制在10%之内。对于扩边与新发现储量,控制风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参与储量评估的基础井选择。关于基础井的选择条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是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评估公司的通用做法。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标准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以效益开发为前提的指导方针,一些国际通用做法也无法适应于所有地区。基于SEC储量首先强调的是有效益,提出从技术经济学中的盈亏平衡分析出发,建立计算单井动态盈亏平衡模型初始产量的判断方法,与单井稳定产量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基础井,使储量评估贯彻“有效益开发储量”的原则,对四川盆地不同深度的气藏初始产量进行计算,其初始产量均高于目前国家标准所确定的起算标准,通过单井经济性的严格选择,最终实现储量风险控制的目的。
简介:当作业者计划在低渗透碳酸盐岩或砂岩储层打水平井时,油井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作业者在决策过程中不恰当的过份强调成本的降低,而对确保产量的完井方法重视不够或完全没有虑及。结果,在钻井方案经济评价中采用的最终油气采收率可能实现不了。本文介绍了对西得克萨斯一个跨年度的水平完井项目的实例研究,成功的揭示了:在低渗透性储层打水平井时不固结套管只是“假节约”。如果最初把钻井成本增加20~25%,将会得到3~10倍的经济利润。该项目研究的油井,有的位于主油区,也有的位于油田边缘地带,各井均与其邻近的裸眼完井情况进行了对比。该研究项目提出了几乎适合全球范围内低渗透性储层水平完井作业的几条指导性原则。
简介:338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硅化带和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部分。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石英为主,蚀变作用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碱交代、硅化和赤铁矿化。沥青铀矿U-Pb年龄为125Ma,86Ma和79Ma,反映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H、O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OH120=1.4—6.6‰,δDH2O=-65~34‰,反映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矿脉中方解石的δ^13C=-8.5~-3.1‰,反映矿化剂∑CO2来自地幔。上述特征表明,地幔流体在338铀矿床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