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脉变化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动态变化患者49例(94.23%)。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S1QmTm、QmTm、Tv1-v3发生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多样复杂,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心电图 动态变化 诊断
  • 简介: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提高竞争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医院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学习管理的视角,梳理了医院动态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构建了基于学习管理的医院动态竞争力概念模型,结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动态竞争力的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医院 学习管理 学习机制 动态竞争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锁定螺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动态锁定螺钉固定,二组采用普通锁定螺钉,比较两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锁定螺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突出,生活质量佳,手术指标理想,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动态锁定螺钉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AECG)和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取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检测方法分2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ECG诊断,观察组行AECG诊断。结果:观察组短阵室上速、室性二三联律及成对、房性二三联律及成对、心肌缺血阳性的检出率均高(P<0.05),心肌缺血阴性检出率低(P<0.05)。结论:AECG诊断价值高于常规ECG,能提升阳性率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达到改善预后目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国的医患关系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医患矛盾突出。影响医患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医患双方角色意识的差异和归因偏差、认知心理偏差及社会舆论等。医患矛盾作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探讨医患关系的转变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 标签: 心理学 医患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提出了双碳目标,在此基础下医院的节能管理问题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医院等机构在促进和推动整个社会低碳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作者分析了医院的相关能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双碳背景 医院节能管理 节能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期孕妇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本院收集193例孕妇展开妊娠期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2023年1月-2023年6月),结合孕妇的孕周将其分成早期组65例,中期组63例,孕晚期组65例;对三组孕妇分别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三组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三组孕妇诊断后的房性早搏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间为孕妇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作用十分显著,能帮助临床医生更早的发现心律失常这一心脏异常现象,方便及时制定治疗或管理对策,为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妊娠期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永久起搏器安置的患者110例,通过对这110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动态图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的数据,对比分析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情况,还有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异常情况,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的价值。结果:其中,正常起博的患者有92例,占总例数的84%,包括安全性起博、逆行室房传导、室早后反应与术后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起博心律中手风琴以及起搏器滞后功能;有18例患者出现起搏功能障碍16%,起博功能障碍率为,主要的表现为起博异常和感知异常,例如起搏器电池问题或出现起博功能异常,与感知不良或感知过度等;另外有82例患者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博、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结论:对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后,会使得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得复杂化,对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动态起搏心电图 安置术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长RR间期中动态心电图所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60例患者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学分析与长RR间期有关的致病原因。结果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60例患者中,其病理类型可分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梗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病例数分别为22、27、3、2、4、2例。结论在长RR间期检测中,动态心电图操作简便且检测准确率较高,能够及时判断患者心律失常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的ST段与T波改变的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根据出现ST段与T波改变时患者有无心绞痛的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结果175例冠心病患者中,隐匿性冠心病108例(61.71%);心绞痛型患者67例(38.29%)。两组患者的ST段与T波改变幅度差别不大,心率变异性均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隐匿性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提高隐匿性冠心病的检出率,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意义。

  • 标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隐匿性冠心病 心绞痛型
  • 简介:【摘要】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房室传导阻滞,并探讨阻滞的程度及意义,证明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对阻滞程度应综合分析。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嗜铬细胞瘤为例,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共计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干预、用药方面管理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护理之后,患者护理有效率、满意度均较高,住院时间缩短,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均较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研究,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其诊断的结果及其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心肌缺血的患者122例,并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122例研究对象有62例患者存在缺血性ST段改变的现象,在该部分患者中,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的患者人数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人数比例为35:27。从数据上来看,无症状的患者检出人数更多,但在其病症持续发作的时间、ST段下降幅度的变化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高年龄段的患者其发病率和检出率更高。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显示,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呈现出的诊断结果更精准,可以进一步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争取最佳的时间。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对该种诊断方式进行积极的推荐和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心源性晕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晕厥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动脉心电图检查,根据其检查结果分析临床诊断价值。结果:94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显示缓慢型心律失常17例,快速型心律失常18例,窦房传导阻滞8例,心室流出道梗阻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1例,房性早搏3例,窦性过缓11例,房性/室性期前单纯收缩9例,无心律失常8例,94例患者总计发生心律失常86例(91.49%)、出现晕厥症状表现55例(58.51%)。结论:对心源性晕厥患者尽快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明确引起晕厥的具体病因,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动态心电图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实施分析。方法 本研究当中共计选择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本院内实施了高血压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患者随机地分为了动态组(n=31)和常规组(n=31)。对患者实施24h动态监测和常规监测,对两组中患者地24小时血压变化以及白天夜间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动态组中患者的DBP、SBP以及脉压以及白天和夜间的DBP、SBP以及脉压水平均高于动态组,组别数据进行对比之后有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地血压以及脉压不存在显著变化规律,对其采取24h动态监测可以对患者的高血压监测准确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