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09年 12月 -2013年 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各 4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以 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正>炎见宁片主要由管玄参、毛冬青、广防己等组成,有报道对该制剂中苦玄参进行检识,但未见有对该制剂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对炎见宁片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对其中主药苦玄参的有效成分苦玄参甙I_A进行了含量测定。1实验材料和仪器CS—900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公司);苦玄参甙I_A对照品(广西植物研究所提供);炎见宁片(广西梧州

  • 标签: 苦玄参 炎见宁片 定性鉴别 玄参甙 广防己 毛冬青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09年 12月 -2013年 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各 4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以 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为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将131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双龙丸组(82例)服用双龙丸1.5克/次,每日3次,治疗6月;开搏通组(49例)服用开搏通12.5mg/次,每日2次,治疗6月.观察患者血压、心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变化.结果:两组均非常显著性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P<0.01).两组治疗前后ST↓max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T↓>1mm时间有显著性降低(P<0.05);双龙丸组ST↓>1mm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T↓max和ST↓>1mm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IMT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均无显著性改变.提示双龙丸可能通过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双龙丸 中药制剂 颈动脉 中膜厚度
  • 简介:病例数修改 病例数修改 病例数修改 病例数修改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足浴联合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 本中心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中选择 34 例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 将此 34 例 患者均分为下列两组: 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 17 例。其中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的为参照组,给予中药足浴联合养心汤治疗 的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总体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足浴联合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在临床医学中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足浴 养心汤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稳定性心绞痛失眠患者护理中艾灸配合刮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内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20例稳定性心绞痛失眠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5月-2024年5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用艾灸及刮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得分、睡眠质量(简化PSQI量表评估)得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SAQ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化PSQI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稳定性心绞痛失眠患者护理中,艾灸配合刮痧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失眠 艾灸配合刮痧 临床护理 SAQ PSQ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辨证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期间XX医院诊治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西药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蒙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蒙医辨证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蒙医 辨证 冠心病心绞痛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探讨斑块稳定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79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ACS50例。比较SAP组和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的斑块类型,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与ACS发病的关系。结果:79例冠心病患者共检出斑块147个,其中SAP组检出50个,ACS组检出97个。SAP组和ACS组患者的斑块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以硬斑块为主(占72.0%),ACS组以软斑块为主(占64.9%)。随访5个月,20例患者再发ACS,分析其随访之前的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ACS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软斑块。结论:64排螺旋CT可通过对不同密度斑块及相应层面对比剂CT值测量,从数值上区分硬斑块及软斑块,以判别斑块的稳定性,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急性冠脉综合征 斑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有效地促进不稳定性心绞痛康复,延缓或控制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的方法。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穴位点揉按摩+穴位埋植药线+制定实施康复处方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和心脏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其整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发作持续的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心脏终点事件发生,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上述三项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控制心脏终点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心脏终点事件发生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heart endpoint ev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简介:[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的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训练后10米步行时间及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步长、步速,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