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见于《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然而现代临床运用本方并非以治身黄为主,而是被广泛用于治疗水肿、皮肤及过敏性疾病等.因此,本文试收集1978-2010年间的有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应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范围和方证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水肿 皮肤病 证候 文献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专责小组在压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压管理模式。方法2012年初我院成立压专责小组,完善压管理监控体系,落实管理流程,对压危险人群进行分级,加强皮肤护理和监管,持续压专项质量监控。对比成立压专责小组前的2011年度及成立后的2012年度的高危压上报率、压量表使用率、高危压患者压发生率等,分析压专责小组在压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结果我院成立压专责小组后,高危压上报率由成立前的011%上升至046%(P<001),压量表使用率由成立前的33%上升至75%(P<005),高危压患者压发生率由成立前的15%下降至92%(P>005)。结论压专责小组在压管理中有较大的作用及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压疮 护理管理 专责小组
  • 简介:是临床常见的病,多因郁热、痰水、痰湿、瘀血、食积等邪实久滞于里,相互凝结而成。大黄既能攻有形之积滞,又能泻无形之邪热,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实证疾病,其中尤以用于治疗各种积较为常见,概括起来,不外燥屎之积、饮食之积、瘀血之积、饮邪之积、顽痰之积、邪毒之积、湿热之积、热邪之积、癥瘕积聚及胆石之积等十种积。十种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使大黄主治实证疾病的范围更加具体化,为广大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大黄 积证 综述
  • 简介:血虚是临床常见气、血、阴、亏虚的四大虚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诊断学概念,是临床各科多种病在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反映。血虚又称营养不足症或血液亏虚,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候的总称。《灵枢·决气》云:“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主要是指血的生成的生理概念,说明人体中的血有赖于水谷之精微,通过赤化,即形成血。《难经·二十三难》云:“血主濡之”,这说明血主要起着濡养作用的生理功能性概念,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赖于血的滋养。“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养,津液得以运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景岳全书》)。《类证治裁·不寐》曰:“由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终年不寐。”所谓脾血虚是脾气亏虚,气不生血,生血之源亏少所导致血虚候。

  • 标签: 脾血虚证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型临床分布特征,确定各型的必备变量,以建立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型分布特征;以参考标准为假设,采用逐层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型及各型的基本必备变量。结果: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两相兼占18.8%,三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两相兼占44.4%,三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辨证单证占40.5%,两相兼占48.8%,三相合占10.7%。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型为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各型的必备变量为与型关系密切的主要变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型分布 辨证标准 聚类 因子分析 主要变量
  • 简介:阳气具有温热、兴奋的特性,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阳气受损则会发生相应的病理表现。本文综述了阳气受损的不同病理表现和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法和方药。认为阳气受损可大致分为:阳气虚损、阳气郁闭、阳气亢逆、阳气暴脱、阳气下陷,其相应的治法为:温阳之法、通之法、潜之法、回之法、升之法。温阳之法又可分为温脏腑之和温经络之;通之法有辛温通、祛邪通、和营通、疏解通;潜之法可分温潜和滋潜;升之法涵盖升解郁、升举陷、升散火等诸法。

  • 标签: 阳气 治阳法 探析
  • 简介:《伤寒论》厥阴是六经之末,病情发展到厥阴,即病变已到了后期阶段,病变后期寒热混杂,虚实互见,他经他脏病亦屡出迭见,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或规律。厥阴篇病情复杂,主要表现是寒热挟杂和厥热胜复,但厥阴篇所述病变治,重点却是厥、利、呕、哕这四大类。笔者就此四大类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四大类多为他经他脏之病,非厥阴经本病,故称其为“类”。但对类治则作了详尽分析,因为笔者认为这四大类证实际上多为杂病杂,为临床之所常见,不可必认为是伤寒后期才出现,这是笔者在研读中所谓的阐微之见。

  • 标签: 张仲景 《伤寒论》厥阴篇 厥证 利证 呕证 哕证
  • 简介: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 标签: 五脏证治《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 简介:阳虚动风是内风型之一,阳虚动风与肝肾虚寒有关,温阳息风治疗有效,深入研讨阳虚动风之机理及治规律,对提高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瘙痒、震颤、瘈疭及抽搐等病症的疗效是有益的。

  • 标签: 内风 动风 阳虚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肝脏体阴用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肝在病理上多表现为肝实热、阴虚亢的虚热,致使许多临床医家忽视了肝虚寒的存在,甚至于目前使用的中医高等院校教材、亦未对该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对肝虚寒进行系统探讨,不仅在理论上存在必要,而且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虚寒证 诊断标准 辨证 治疗 中医
  • 简介:通过梳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阳明表机理的学术观点,从最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讨论阳明表的存在依据、概念内涵及其与阳明经、阳明里的区别与联系,以求更好地应用阳明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表证 阳明表证 阳明经证 阳明里证
  • 简介:经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是热病为汗病也,而何尝有所谓阴哉?遍考《素问》《灵枢》诸经,并无阴之名,故刘守贞论伤寒,无问三阴三,皆一于为热,而无有寒者。故曰伤寒无阴,阴乃杂病也。然而仲景则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夫无热恶寒,则知无经之郁热,而发于阴,则知不从经之传入,故有四逆、理中之用。而谓伤寒之无阴乎?不知伤寒之有阴也。有真寒直中少阴经,而名为阴证者;有房欲伤肾,虚寒上下阴虚,而名为阴证者。

  • 标签: 阴证 无热恶寒 阳经 三阴三阳 四逆 虚寒
  • 简介:升降散原为温病所设的名方,久传于世,可应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因其组成精妙,疗效显著而应用广泛,受历代医家推崇。笔者从气机升降的理论角度探讨分析升降散,谈谈临心得体会。升降散病机关键为三焦火热内郁、气机失畅,其辨证应用的重点在于气机升降失常,其愈病的机理在于"升降"二字,是以气机升降失调为治疗出发点,故疏通气机、调节气机升降为治疗关键。

  • 标签: 升降散 气机升降 临证
  • 简介:对“营热”素的特征候及特定治法方药进行探讨。从中医学对“营”“营分”的认识,“营热”的候、鉴别与其他素的关系,素“营热”常见证型及治方药,“营热”临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证素 营热 辨证
  • 简介: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的病症。唾液又叫口液、口水、口津、唾沫,其中较清稀的称作涎,较稠厚的称作唾。《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1]云:"津液各走其道。目为泣道,腠理为汗道,廉泉为涎道,鼻为涕道,口为唾道也。"由此可见,涎、唾略有不同.

  • 标签: 多涎症 病机 治疗
  • 简介:郑钦安的扶思想在整个中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郑氏在一元论之基础上,以阴阳辨证为纲,认为阴阳之中以为主导,故以善用附子而著称于世。心作为一身之君主,能充分体现阳气在人身的作用,故扶从心开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此深入探究,以期对中医学的本质更加明晰。

  • 标签: 扶阳 元阴元阳 心阳 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