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体检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1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三组。回顾性分析HCY与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各组之间的关系,并对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眼底病变加重,HCY水平逐渐升高,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BMI也随着眼底病变加重而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对HCY水平有影响。结论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可降低HCY水平。随着眼底病变的加重,HCY水平逐渐升高,说明HCY可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提供早期临床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叶联合叶酸对糖尿病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血小板、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Hhcy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银杏叶联合叶酸)36例和对照组(叶酸)34例,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Hcy、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cy、P-选择素、血浆vWF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P-选择素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叶联合叶酸治疗可下调糖尿病肾病Hhcy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及内皮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进展。
简介: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压氧组(B组)和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组(c组)各30例,进行12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icY)浓度、同时给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并于正常对照组(A组)30例进行统计学比较,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及作用机制。结果:C组MMSE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HD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3个月的HCY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组治疗3个月后HCY浓度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及HDS评分,降低患者血浆HCY浓度,其治疗措施安全有效.阻断HCY发展病理过程,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血管内皮受损的保护作用。方法:5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只,模型组13只,叶酸组13只及银杏叶组13只。参照王禄增及WangGP等造成大鼠HHcy模型。空白对照组予1%CMC液2mL灌胃,模型组予3%蛋氨酸混悬液1.5mg/g体重灌胃,叶酸组予3%蛋氨酸混悬液,加叶酸混悬液0.06mg/g体重灌胃,银杏叶组予3%蛋氨酸混悬液加银杏叶混悬液0.02mg/g体重灌胃。每日1次,然后给予正常饲料,共8w。8w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浆vWF、FIB、Ps浓度。结果:模型组血清Hcy水平,血浆vWF、Ps、FIB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用药后叶酸组、银杏叶组血清Hcy水平,血浆vWF、Ps、FIB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GBE可能通过降低HHcy血浆vWF、Ps、FIB水平,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HHcy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简介:摘要皮疹通常指类似痤疮的一类皮肤毒性,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拮抗剂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用此类药物后,并不出现皮疹,这类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往往较低。虽然由此类酪氨酸激酶拮抗剂药物造成皮疹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然而许多对此类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爱必妥Cetuximab)的研究表明,皮疹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及皮疹与病人的生存期均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对EGFR拮抗剂引起皮疹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增加,因为皮疹可以作为对该类药物早期疗效的评价标准。另外,由于出现皮疹患者有着较长的生存率,皮疹也可以作为对癌症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