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青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且通过体外平板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8种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青连翘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phillygenin(1),(+)-isolariciresinol(2),phillyrin(3),forsythiaside(4)andlianqiaoxinsideA(5)。结论:连翘新苷A(5,3,4-二羟基-β-苯乙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3-O-咖啡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为新化合物,咖啡酸苯乙醇苷类为连翘中的主要抑菌成分。更多还原
简介:目的:对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缬草新萜醇(4β,10α,15-三羟基香木兰烷)(1)和缬草单酯A(kanokosideA的苷元)(2)2个新化合物,另有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鳞盖红菇醇(3)、山山山(4)、松脂醇(5)、缬草烯山(6)、β-谷甾醇(7)、kanokosideA(8)、青刺尖木脂醇苷(9)和8-羟基松脂醇苷(10)。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缬草新萜醇、缬草单酯A为2个新的天然产物。
简介:目的:研究桑白皮(MorusalbaL.)的活性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采用HO-8910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抗增殖活性测试。结果:从桑白皮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鉴定为5,2’-二羟基-7,4'-O-β-D-二吡喃葡萄糖二氢黄酮苷,它对HO-8910细胞48h,72h的IC50分别为3.68和1.87μmol·L^-1。结论:从该中药材中分离得1个新的化合物,并发现它具有一定的抗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的活性。
简介: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碱(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碱(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简介:目的:研究两株新种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色球孢囊菌分离鉴定了4个环二肽为环(L-脯氨酸-L-天冬酰氨)(1)、环(L-脯氨酸-L-丝氨酸)(2)、环(L-脯氨酸-L-丙氨酸)(3)、环(L-脯氨酸-L-苏氨酸)(4)。从云南韩国生工菌分离鉴定了3个环二肽为环(L-脯氨酸-L-丝氨酸)(2)、环(L-脯氨酸-L-苏氨酸)(4)、cyclo-di-Nδ-acetyl-L-ornithyl(5)。结论: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化合物1,5的碳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两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简介: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sublaetaChinget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即3′-羟基荚果蕨素(1),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2),菠甾醇(3),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简介: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下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下,常温水浸泡24h的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min、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的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98%硫酸浸泡80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和较高的萌发率。
简介:分析Ca(NO3)2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Ca(NO3)2对酸橙幼苗低温胁迫调控的可行性。该实验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5、10、15、20、25mmol·L^-1的Ca(NO3)2溶液,置于4℃/0℃(昼/夜),光照为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以常温25℃喷施蒸馏水和低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处理3d后,测定酸橙幼苗POD、SOD和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Ca(NO3)2溶液可提高酸橙幼苗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细胞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缓叶绿素下降的趋势,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Ca(NO3)2溶液可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简介:胆囊结石在外科上是一种临床常见病,10-30%的患者在手术后可发生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高脂饮食后饱胀,呕吐,胆道感染以及绞痛发热等症状时,这种病症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 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 PCS)。针对PCS,不能进行手术干预的,研究表明中药汤剂效果突出,本研究选取患者术后症状、肝功、腹部彩超等客观指标为量化指标,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对越鞠丸合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PCS进行疗效评估,为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从桂枝汤中分离出的单体桂皮醛对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与发热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信号元件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rCMECs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12.5、25、50、100及200mg/L)孵育3h,随后以30ng/ml的IL-1刺激12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以上为阳性细胞,证实为rCMECs.暴露于浓度为30ng/mlIL-1后,rCMECs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后,随浓度增加而下调IL-1升高的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100mg/L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桂皮醛能下调IL-1刺激下rCMECs释放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