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细菌种类及不同感染部位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我院ICU细菌分离阳性患者,统计各类标本送检阳性率、病原学标本送检当日PCT水平。比较标本送检阳性率,PCT水平与菌种及感染类型关系。结果(1)痰标本细菌阳性分离率最高,其次为血标本。(2)本院细菌分离率前5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葡萄球菌属。(3)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相同细菌感染的肺炎患者。(4)本院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PCT平均>100ng/ml。结论我院ICU重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CT越高提示血流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当PCT>100ng/ml,需考虑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受检者PCT水平高、APACHE-II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受检者治疗后PCT水平低、APACHE-II评分低,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PCT水平检验可提示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准确判定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感染 APACHE-I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在确诊后的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的PCT水平,同时检测WBC,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存活组有85例,死亡组有15例。同时,死亡组的WBC、APACHEⅡ评分都高于存活组,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存活组的相应指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和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相关,通过动态监测PCT的水平有利于诊断脓毒症的程度及预后。

  • 标签: 动态监测 血清 降钙素原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患者182例,按照感染严重程度将其平均分为严重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各91例作为观察对象,均检验治疗前和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并选取91例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检测降钙素原水平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检测结果及基本情况。结果严重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感染组(P<0.05),轻度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感染组评分显著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用于判断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对此类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要提高尿液检查的质量,必须正确的进行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选择合适的容器,容器的标示要明确,根据检查的目的尿标本可收集晨尿,随机尿和餐后2小时尿,24小时尿,尿培养尿标本;收集的标本最好在30分钟内进行检查,否则应该进行妥善的保存,最常用的是冷藏还有冷冻以及一些化学防腐的方法。

  • 标签: 尿液标本 尿标本的收集 保存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价早产儿院内感染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早产儿院内感染病例,分析不同程度早产儿院内感染患儿的PCT水平,并分析PCT、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SCI)、合并新生儿败血症与NEC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等。结果在200例患儿中,病死率为7%(14/200),PCT升高发生率为94%(188/200),合并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35.5﹪(71/200)。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年龄、是否有窒息史、是否合并肺炎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CT水平(5.71±3.5)ng/ml与(1.63±1.4)ng/ml、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CIS)(81.6±25.1)与92.3±19.7、是否合并败血症85.7﹪(12/14)与32.8﹪(59/180)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早产儿院内感染程度及预后相关,能较好地反映早产儿院内感染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早产儿 血清降钙素原 院内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ICU治疗的42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同期30例非脓毒症组患者为非脓毒症组,对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的APACHEⅡ和PCT差异性显著(P<0.05),而WBC无差异性(P>0.05);好转组和死亡组APACHEⅡ有差异性(P<0.05);第1d好转组和死亡组PCT无差异性(P>0.05),而WBC差异性显著(P<0.05);第3d和第7d好转组和死亡组的PCT和WBC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ICU脓毒症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动态监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川崎病患者在急性期阶段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60例在2014年—2017年本院收治川崎病急性期患者为分析数据来源,所有患者均接受PCT指标检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在此类患者中该指标变化情况所具有的临床价值。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在治疗后血清PCT指标显著下降(P<0.05);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血清PCT指标升高情况与无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血清PCT升高率显著高于无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期川崎病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能够帮助医生较准确的掌握其炎症发展情况,但对于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评估并无显著应用价值,但可一定程度帮助了解胃肠道症状出现。

  • 标签: 川崎病 血清降钙素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ICU脓毒症患者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在确诊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抽取患者静脉血,对其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动态监测、记录APACHEII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APACHEII评分结果优于对死亡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确诊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血清PCT的浓度均有所下降,但存活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死亡,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析ICU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中,可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动态监测,血清PCT浓度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患者的重要指标,且诊断价值较高,同时APACHEII评分结果可作为诊断辅助评估方式,从而提高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脓毒症 血清降钙素 ICU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卫生法教学案例素材的收集与应用情况,为未来开展卫生法教学提供理论技术。方法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法、课堂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本地区卫生院校102名教师开展卫生法教学的基本信息;并再通过上述方法,对不同教学方法在卫生法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教师收集、整理案例的途径主要为依靠搜索引擎开展有目的的查找47.06%(48/102);浏览法制频道的近期案例72.55%(74/102);结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报道20.59%(21/102);平时积累87.25%(89/102);教师在应用卫生法教学案例时,主要的应用方法为案例教学法48.04%(49/102);兴趣教学法41.18%(42/102);传统教学法10.78%(11/10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兴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三种教学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卫生法教学案例素材的收集与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与素材收集方法的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相关方法,加深学生对卫生法的认知程度,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 标签: 卫生法教学 案例素材 收集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自主设计的收集自体骨颗粒的吸引器。方法通过自动及人工检索、筛选相关文献,对比分析自主设计的收集自体骨颗粒的吸引器与目前国内外相关吸引器在设计原理、骨收集效率、抗微生物污染、成本等方面的不同。结果自主设计的吸引器收集骨量高,能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成本较低。结论自主设计的收集自体骨颗粒的吸引器设计具有创新性,将为临床提供一种成骨效果好,减少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的自体骨移植器械,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种植 骨收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呼吸科已确诊的78例AECOPD患者,男59例,女19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7.32±5.47)岁。入选当日检测血清PCT均大于0.25ng/ml,随机分为PCT指导组38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PCT指导组隔日复查血清PCT,主要根据PCT水平决定是否停用抗生素,当监测PCT<0.25ng/ml时,参考症状考虑停止使用抗生素;常规对照组根据症状、痰液颜色、白细胞计数、胸片等停用抗生素。两组比较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加重例数和死亡例数、出院后30天和60天再住院率等。结果PCT指导组抗生素使用疗程最短6d,最长12d,且疗程大多分布在7~10d,而常规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疗程最短7d,最长14d,且疗程大多分布在12~14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对照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PCT指导组(分别为15.05%和2.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加重和死亡例数及出院后30d内和60d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用来指导AECOPD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在获得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减少临床抗生素的滥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抗菌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针对留置尿管患者寻找一种最值得信赖的尿液样本收集方法。我们研究了2017年1月—2017年7月进行尿石症手术的130例患者。采用了四种方法收集尿液样本A为夹闭尿管后从导尿管留取中段尿,B为夹闭尿管后直接从导尿管放初始尿留取标本,C为用注射器抽取导尿管内尿液样本,D为更换尿袋后从新尿袋留取尿标本,B组和C组中检测到的白细胞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01)。而A组与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A、B、C、D组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6%、24.6%、19.2%、39.2%,尿常规的阳性率分别为56.1%、88.5%、97.0%和60.0%。A、B、C、D组上面两个参数的一致性率分别为61.6%、27.8%、19.8%和65.3%。因此A组和D组尿样采集的方法值得信赖。更换尿袋留取尿标本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尿石症 尿液样本 尿常规 尿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β-七叶皂甙钠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d检查血浆FIB。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其中观察组血浆FIB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β-七叶皂甙钠能显著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FIB水平,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 标签: 巴曲酶 &beta -七叶皂甙钠 突发性耳聋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在母婴分离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入组的72例母婴分离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和负压可调节式吸乳器吸乳,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治疗配合针筒收集初乳。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肿胀程度;产后3天的泌乳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42天母乳喂养方式。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乳房胀痛及肿胀程度轻,泌乳量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强,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高。结论对母婴分离初产妇实施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可以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泌乳量多,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 针筒收集初乳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解决婴幼儿腹部外科术后引流管周围、切口渗液问题。方法以我科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婴幼儿腹腔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儿童造口袋收集伤口渗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覆盖伤口。比较两组护理操作时间、引流口周围皮肤皮炎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排除标准护理操作人员技能,患儿体重指数,备皮至手术时间,病房条件,手术季节等,合并症,如糖尿病。剔除标准研究期间医生诊断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患儿;家长要求提前出院患儿。结果实验组换药次数,换床单的次数分别为(0.8±0.12)次/d,(1.4±0.5)次/d,明显低于实验组的(6.4±2.1)次/d,(9.3±1.7)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口周围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0%),实验组切口感染率3.33%也大大低于对照组的20%。结论儿童造口袋收集伤口渗液在婴幼儿腹腔术后的应用能明显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效果,也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同时增加患儿舒适性,提高家属满意度。

  • 标签: 造口袋 婴幼儿 腹部伤口 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