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及以下职工现状,为更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中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心关工委、团支部、院办、人事科共同商讨制定的《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及以下职工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岁及以下职工51人,占职工总数44.35%;共有19人在就职期间参加了学历教育,目前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超过半数;职工平均每天用于学习提高的时间为0.96±0.53小时,娱乐时间1.33±0.86小时,休息时间7.47±1.30小时,上下班路途花费1.43±0.73小时;工作满意度评分最低依次为目前收入水平、工作成就感。结论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量研究,出台法律法规,消除职工的负面情绪,关心职工需求和健康,提供更好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辖区6岁以下婴幼儿的贫血现状,为儿童保健科对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和综合门诊就诊且做了血液分析的1383例3个月至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HGB)检测结果和红细胞(RBC)数作为数据来源,按年龄段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童占725例,贫血327例,男童贫血发生率45.10%;女童658例,贫血269例,女童贫血发生率40.88%,男童、女童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不同年龄组发生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P<0.01)。结论我辖区婴儿组贫血发生率最高,达63.0%,幼儿组次之。我院儿童保健科应加大宣传科学母乳喂养和营养膳食指导的力度,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武汉市青山区2009~2011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提出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采用为青山区长住的所有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从年度和年龄等多角度分析儿童的死因及死亡率。结果青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5.08‰降到2011年的3.79‰。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婴儿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先天异常,1岁以上儿童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煤气中毒、脑瘫和肿瘤。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间主要死亡原因不同,为了降低婴儿期儿童死亡率,重点在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先天异常,对幼儿期儿童,要努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亡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1)2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ENMR)、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平台(瓶颈)期。(2)死亡构成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69.3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56.0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1.97%,2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3)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肺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为肺炎。(4)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腹泻与破伤风引起。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肺炎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亡原因,2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趋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尤其早期新生儿死亡是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45岁以下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同期中老年患者,重点分析其发生部位、类型、淋巴结等病理学特征。结果青年直肠癌患者占同期所有直肠癌患者的7%(52/743);青年直肠癌主要发生于腹膜反折以下(69.2%),病理分型以浸润型为主(80.1%),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粘液腺癌(66.9%)为主,69.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71.2%的患者肿瘤未侵入浆膜。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上述病理学特征均与中老年患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青年期直肠癌的病理学特征决定了其手术不彻底,放疗、化疗效果差,预后不理想。因此青年期直肠癌的治疗遵循严格的无瘤技术与彻底的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完善儿童保健相关措施,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的。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弥勒市5岁以下死亡儿童。将1998年-2007年实施儿童保健措施改善前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将2008年-2017年实施儿童保健措施改善后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活产数为5427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1257例,死亡率2.32%,研究组的活产数为6152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707例,死亡率1.15%,研究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儿童保健知识的深入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建设,做好孕产妇系统的管理工作,预防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增加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硬镜碎石(URSL)、输尿管软镜碎石(FURL)、经皮肾镜取石(PCNL)三种方法,治疗2cm以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cm以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6例,其中URSL治疗45例,FURL治疗32例,PCNL治疗29例。比较分析3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一周结石清除率URSL组42.2%(19/45),FURL组65.6%(21/32),PCNL组89.7%(26/29)。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URSL组64.4%(29/45),FURL组90.1%(29/32),93.1%(27/29)。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71.1%(32/45),FURL组96.7%(31/32),96.6%(28/29)。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FURL组与PCN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与UR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PCN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与FU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L组和FUR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PCNL。结论治疗2cm以下ESWL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L与PCNL疗效相近,同时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从2009年至今完成新生儿及婴儿重症先心病手术体重2.4KG—5KG的患儿56例,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56例患儿手术均在全身麻醉ECC心脏直视下进行,应用超滤装置,体外循环中进行超滤。HCT维持在25%—30%,体外循环结束后进行超滤HCT达35%。结果本组资料术后送入ICU监护,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肺部感染,强心治疗过程中,对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了NO吸入治疗。除3例肺部感染严重,心力衰竭难以控制,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患儿均存活。结论在传统超滤的基础上将超滤器在体外循环的管路上连接,从而实现在体外循环中的各个阶段将血液中的多余水分和炎性介质清除体外,提高红细胞压积,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心脏的后负荷,避免肺水肿,减轻肾功能的损害,减少体外循环的损伤,是新生儿及婴儿重症先心病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6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探讨青年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53例36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生存率。并分类整理,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36岁以下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3%,总的5年生存率72.6%。腋淋巴结转移阴性、1一3枚阳性和≥4枚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42.9%和35.4%。全组153例女性乳腺癌,62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5%。单因素显示,淋巴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显著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淋巴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结论对于36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应尽早诊断,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有关,淋巴管侵犯和肿瘤大小是最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怒江州4个特有的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怒江州4个特有的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六项形态指标随增龄而增长,民族差异以6岁儿童为例,身高、体重、坐高男女童以普米族为大;胸围男童以怒族、独龙族为大,均为55.9cm,女童以普米族和独龙族为大,为49.2cm;臂围男女均以傈僳族大,分别为16.2cm和16.0cm。身体指数年龄和性别特征六项身体指数均随增龄而逐渐减小。多数指标男童略大于女童。结论四个民族除身高、坐高略差异外,胸围、头围、臂围等三围差异不明显。表明在同一个地区不同民族六项形态指标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