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强穴位线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用长强穴位线干预治疗的4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试验组患者与未用线干预治疗的39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对照组患者,分别记录术后当日疼痛分度和术后第1、3、5天疼痛的VAS评分,评价长强穴位线在治疗痔术后疼痛的疗效。结果(1)在患者术后当日疼痛的分度比较试验组不需要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的患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第1、3、5天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术后第3、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强穴位线治疗能明显减轻痔术后患者的疼痛,较少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该法疗效确切,临床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长强穴位埋线 痔术后疼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皮下无痛针疗法,是经明确病变经络后,在健侧(单侧)四肢长骨段经络循行线上,避开肩、肘、腕和髋、膝、踝关节,随机选择进针点,采用“随迎补泻”法,用毫针沿病变经络循行线经皮下平刺,将毫针顺(或逆)经络走向埋入皮下,根据患者病情酌情施以手法后留置一定的时间并用医用胶布固定。行针和留针过程要求无酸胀痛麻等针感出现,以出现温、热、寒、凉及发痒等感觉为效佳。笔者采用皮下无痛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10例获得满意疗效,体现针灸简、便、效、验、廉的特点。

  • 标签: 中风后呃逆 皮下无痛埋针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找到一种行之有效,且方便、简洁、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的中医特色技术治疗特发性耳鸣新方法。方法确诊特发性耳鸣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耳门、翳风、风池、太溪、肾俞、血海穴进行线,每周一次,四次一疗程。B组耳门、翳风、风池、太溪、肾俞、血海穴封闭治疗,注射维生素B12与利多卡因混合液。隔日1次。一月一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穴线组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体穴注射组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线组疗效优于注射组(P<0.05)。结论体穴线治疗特发性耳鸣效果肯定,简便易行,且无明显副作用,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耳鸣 体穴埋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植避孕法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站2007年1月-2011年12月418例25-40岁已婚育龄妇女自愿接受皮下植避孕者定期随访,对使用者妊娠情况、副反应、及因副反应而取出的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妊娠0%、副反应56.45%、因副反应而取出10.28%。结论皮下植剂避孕是一种较好、安全的避孕方法,尤其适用不适合、不能够使用节育环(如生殖道畸形、剖腹产后子宫内膜连粘等)和使用节育环容易失败的妇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豆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行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治疗组在术前2h用耳穴探针点压耳部穴位找出相应配穴,用生王不留行籽和6*6m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穴位上,术后6~8h待麻醉剂作用逐渐消失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的VAS疼痛评分值,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VA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镇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豆对内瘘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后 疼痛 耳穴埋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穴位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穴位线治疗,后比较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持久的针灸效应,对于患者食欲控制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普外科各种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90例行管道标识管理结合管道护理教育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管道名称认识度达100%,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患者的管道护理知识了解率达99%,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结论管道标识管理与相关教育有效减少了管道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优点诸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护理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豆用于脑震荡后所致头痛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脑震荡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耳穴豆配合穴位按压。所有操作均由一名固定护理人员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有进行耳穴豆干预的患者疼痛分值显著下降,头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豆法可以有效缓解脑震荡后所致头痛,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减少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又具有操作简单、花费少、易学易用等优点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穴位按压 脑震荡 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线组102例,取长强、大肠俞(双)、承山、气海、等穴进行穴位线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治疗。观察治疗后3小时、12小时、3天、5天止痛效果。结果穴位线组在3小时、12小时、3天、5天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疼痛消失时间,2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线能较好地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混合痔疼痛手术后穴位埋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结合线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56例(2014年5月—2016年1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一组患者仅使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一组患者在使用针灸的基础上结合线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71%,研究组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线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针灸 埋线技术 中风后偏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实施颅内电极植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实施颅内电极植术的护理经验。结果28例患者在术后监测过程植电极未出现移位现象,颅内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并且通过系统护理,除1例因手术切口愈合欠佳延长出院1个月,其余患者均按时顺利出院。结论完善颅内电极植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更准确地定位癫痫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颅内电极埋植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医传统技术“耳穴籽”治疗失眠症的操作方法,重点讲述耳穴籽的穴位选择及定位,用物准备,操作手法,以及该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以此来促进人们对“耳穴籽”的更多了解和应用。

  • 标签: 耳穴埋籽 操作方法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防范不利因素影响,切实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方法分析影响中药临床使用疗效的若干因素,立足医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和结论改进医院中药的采购、养护管理,提升中药的调剂质量,加强中药的使用指导,是确保中药疗效的有效途径,有待进一步规范。

  • 标签: 中药疗效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关注老年人脆弱血管,探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延长置管时间,保护静脉、减轻痛苦、保障用药、提高工作效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 标签: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