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是指护理人员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疾病本身情况、全身状况、力争使每位病人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分术前,术后和出院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加强双上下肢的肌力练习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扩胸运动。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第二阶段(术后当天~出院前)①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或完全清醒后,嘱咐病人及陪护禁止患髋内收、旋转及过度前屈的不良动作。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③病人在下肢知觉恢复后即指导其行肌肉收缩运动。下床站立、行走。④术后第1~7天指导帮助病人下床活动。第三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周后)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阶梯及抗阻训练,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2月到2011年1月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后心理护理、患肢主动、被动运动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等护理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早期离床、功能锻炼是护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人院奇偶编号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疾病管理技能培训、术前术后无缝隙护理、院外康复指导等延续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疾病自我护理能力及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自护能力及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不仅在出院时及出院6月自护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且出院6月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延续护理用于髋关节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各具优缺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尽快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股骨颈骨折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卧床患肢制动,活动受限,致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方法我们对收治的60例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DVT形成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60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消失,皮肤颜色转为正常,患者功能良好;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预防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有效地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薛栓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模式。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对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类手术配合的特殊性,总结术中与术后护理方法,及时预见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