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容积cT增强扫描观察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67例,年龄19~75岁,平均50.5岁。所有受检者行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容积重建门静脉期图像。观察胃结肠静脉干位置、走行,测量胃结肠静脉干长度、管径;观察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的分型、走行以及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的汇入点;参照国内动脉血管显示效果评价标准对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进行评级。结果124例患者中,117例(94.3%)形成胃结肠静脉干。胃结肠静脉干位于横结肠系膜内,紧贴胰头前缘走行,均于胰头下缘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其中,胃结肠静脉干向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走行者占61.54%(72/117),右前方走行者占36.75%(43/117),前方和右上方走行者各占0.85%(1/117);胃结肠静脉干长度为2.6-21.9mm,平均(8.64-3.7)mm;管径为3.2~7.0mm,平均(5.1±0.9)mm;胃结肠静脉干属支中胃结肠干型16例、胃胰干型23例、胃胰结肠干型78例。124例中显示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101例,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40例,汇入右结肠静脉43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4例,直接汇入胃结肠静脉干14例。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评定: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显示效果均达N3级,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显示效果1级33例、2级61例、3级7例。结论容积增强CT能够在活体状态下较清晰显示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细节,对于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在X射线的诊断当中,遵循的是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即用最小的剂量和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优价值的影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是胸部CT的低剂量扫描是否会对图像的质量产生影响,将是本次研究讨论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16层螺旋CT低量扫描在不同准直器宽的辐射剂量的对比,从而为肺部低剂量检查提供最有效的扫描参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肺部低剂量检查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49例患者)与对照组(4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1.5mm×16准直器宽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0.75mm×16准直器宽检查,两组患者在扫描周期、管电压、重建层厚以及有效mAs均相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直器宽度扫描剂量的CT剂量、扫描时间以及螺旋扫描的毫安秒。?结果实验组的49例患者准直器宽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为1.38,对照组则为1.57,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扫描时间为(4.85±0.29)s,对照组的扫描时间为(9.21±0.68)s,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螺旋扫描的mAs为(179.23±16.86),对照组螺旋扫描的mAs为(294.15±18.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检查中采用1.5mm×16准直器宽进行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检查时间,降低患者的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及螺旋扫描的mAs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肺癌确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胸部CT扫描时是否应用低剂胸部CT扫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而应用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与实验组(31例: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肺癌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病灶直径≤5mm、6-10mm、11-20mm以及≥21mm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胸部CT扫描图片优良率(87.10%)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肺癌患者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降低期稻苗剂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肿瘤检出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0例实施胸部CT扫描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受检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8月区间,并按“随机法”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剂量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对比2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总管球剂量(1591.36±113.92mAs)、有效管球剂量(55.42±5.71mAs)、放射容积剂量(4.31±0.25mGy)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将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方法应用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纳入诊断及分析的42例肋骨骨折患者归入此文实验研究资料,对42例肋骨骨折患者都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方法、X线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4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42例肋骨骨折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方法的检出合计率对比X线检查方法更高,P<0.05,出现统计学对比及分析意义,采取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方法的膈上肋骨骨折检出根数、膈下肋骨骨折检出根数、胸肋关节部位骨折检出根数、其他细微骨折检出根数对比X线检查方法更多,P<0.05,出现统计学对比及分析意义。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方法得到较优诊断效果,展现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肺癌疾病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的临床效果实施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早期肺癌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检出率、优质图像率对比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有效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总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低剂量还是常规剂量CT检查,都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优质图像率,但低剂量的安全性更高,因而更加值得普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肺癌患者在 DR与低剂量螺旋 CT中影像方面的特点,为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与后期治疗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回顾以往我院接收的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 78例,患者来源的具体时间段为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包括其 DR 与 LDCT 影像,找出这些影像的特点,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中央型肺癌患者在 DR影像上的特点一般为:肺门阴影增大增浓、结节状密度增高阴影等,而 LDCT 影像的特点则为支气管比计较狭窄,支气管有梗阻或气管壁增厚而造成的阻塞性肺部改变和肺门结节;而周围型肺癌患者在 DR影像上的特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的增高阴影,阴影的边缘有毛刺和分叶的现象,而 LDCT 影像的特点则表现为肺野内的小结节孤立,阴影为小斑片状。在这所有的 78例患者中, DR影像的阳性率为, LDCT 影像的阳性率为结论:低剂量螺旋 CT影像在阳性率上要优于 DR,因而在对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上,能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简介:目的研究胸部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在外伤检查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共120例胸部外伤患者资料展开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接受低剂量的CT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病人的受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的检查准确率基本相同;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但是对诊断并无影响。但是常规剂量的辐射量高高于低剂量组。结论低剂量CT扫描针对胸部创伤性便便的检查和诊断中可满足临床诊断的各项要求,并且能十分明显的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是较为理想的扫描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时段2020年5月到2021年8月,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开展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回顾病例,评价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与金标准检查,发现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病变检出患者298例,检出率99.3%,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可疑疾病诊断中,采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检查,可以有效检出相关肺部病变,对提高检查诊断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分析了体检人员在体检过程中采取低剂量肺部CT扫描的应用。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90例。然后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体检人员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为采取X线胸片进行检查的常规组,另一组则为低剂量肺部CT扫描进行检查的研究组,每组中各有体检人员45例,并探讨不同检查方式对图像片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针对研究期间的相关数据实施对比评估,可以掌握到经过检查后,从两组图像片质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组体检人员图像片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体检人员的检查工作中,应采用低剂量肺部CT扫描进行检查,低剂量肺部CT扫描可显著改善图像片的质量,所以低剂量肺部CT扫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