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中的临床表型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以48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芯片为研究平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PRAM1基因在多种AML亚型中的表达特征。利用正常人干细胞表达芯片,研究PRAM1基因在各阶段血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验证临床样本表达芯片结果,并找到可以上调PRAM1基因的药物。结果:首先发现PRAM1基因在inv(16)AML中表达最高,在t(15;17)M3中表达最低,在其他类型中表达基本一致。依据美国NCCN指南,利用基因突变分类,PRAM1基因在伴发CEBPAdm突变的AML(cytogeneticallynormalAML,CN-AML)中高表达,而且PRAM1基因的高低表达可以对CN-AML进一步分层,且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survival,EFS)有统计学意义;其次PRAM1基因在成熟细胞和粒单祖细胞中表达较高。地西他滨和西达本胺可以上调PRAM1基因,其中西达本胺的效果较好。结论: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一定表达规律,在t(15;17)M3中表达最低,PRAM1基因高表达是CN-AML预后较好的标志。PRAM1基因在成熟粒细胞中表达较高,而且西达本胺可以上调该基因的表达,因而可作为治疗靶点。

  • 标签: PRAM1 急性髓系白血病 t(15 17)M3 西达本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体系的过程与效果。方法选取某 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质量监控。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本次探究中通过对实施质量监控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实施质量监控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护理水平跟护理质量,效果理想。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 监控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人不同发育阶段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特征,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胎龄28~32周胎儿、4~12岁少儿、35~55岁成人3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每组10例。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表皮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行整合素β1、角蛋白19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Trizol一步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琼脂糖甲醛变性凝胶电泳质检。制备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以2倍差异表达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选择明显上调或下调的基因,用实时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相关基因。结果与少儿组比较,成人组差异表达基因1808个,其中上调的基因1089个、下调的基因719个,已知基因1462个、未知基因346个。少儿组样本与胎儿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4534个,其中上调的基因1783个、下调的基因2751个,已知基因3577个、未知基因957个。根据基因功能分类,成人组与少儿组差异表达基因可分为128类,少儿组与胎儿组差异表达基因可分为216类。1104个基因在胎儿组、少儿组与成人组样本中呈持续差异表达,根据基因功能分为32类。实验检测到持续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4个差异表达基因呈持续上调状,75个差异表达基因呈持续下调趋势。实时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体外培养的胎儿、少儿与成人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明显不同,其差异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及皮肤创伤修复能力不同密切相关。

  • 标签: 表皮 干细胞 基因 芯片分析技术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在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测中的操作方式及其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中心机构接受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开展检测,基于甲酚蓝试剂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判断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的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与甲酚蓝检测结果高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阴道分泌物念球菌的检测,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道分泌物检测 念球菌检测 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进行质量监控,对我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下一轮PDCA循环提出改进意见,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2013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措施,确定活动计划;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及2014年实行PDCA循环后,同期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数、发生部位和病原菌进行调查对比.结果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针对医院感染的特点,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病区分布、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原因,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结论PDCA循环能够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强危重病人的口腔护理,加强耐药菌感染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感染;质量监控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95-02

  • 标签:
  • 简介:电子病历作为医师撰写病历方便快捷的工具,虽有配套监控统计系统,但也会出现监控统计数据与实际不相符合情况,此数据对质量管理人员就失去了掌握病历质量的实际意义。如何合理看待监控统计结果并找到数据失实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是质管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 标签: 电子病历 监控数据失实 分析及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组织芯片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筛选中的价值。方法将22例HNPCC家系中结直肠癌患者和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LH1、hMSH2蛋白表达。结果常规免疫组化检测HNPCC组hMLH1或hMSH2阴性68.2%(15/22);散发性结直肠癌组hMLH1阳性14例、阴性1例(6.7%),hMSH2全部阳性。组织芯片检测HNPCC组hMLH1或hMSH2阴性77.2%(17/22);散发性结直肠癌组hMLH1阳性13例、阴性2例(13.3%);hMSH2全部阳性。应用常规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方法检测hMSH2其结果一致。对hMLH1常规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筛选方法,适合于回顾性HNPCC家系筛选。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家系筛选
  • 简介:目的提高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肿瘤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拍摄的正常样本、阳性样本、强阳性样本图像各10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与分割测量法对每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正常样本组、阳性样本组,2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强阳性样本组,其强阳性指标自身组、与强阳性值不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与强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相比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图像分析测定方法对正常样本、阳性样本、以及强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指标自身、与阳性指标不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强阳性样本中与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却影响很大。说明切割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具有较强的去除图像干扰作用。因此,在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最终结果测定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图像分析、分割处理,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图像分析
  • 简介:本研究探讨基因芯片在儿童白血病8种常见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多重巢式RT-PCR结合寡核苷酸芯片方法对84例临床收集的白血病标本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此芯片可以从患者骨髓样本RNA中准确检测到阳性参照序列以及与融合基因相对应的特异基因片段。84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中,31例(36.90%)具有8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te1/am11、e2a/pbx1、bcr/ablp190、bcr/ablp210、m11/af4、am11/eto、pm1/rarα、cbfβ/myh11。芯片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和RT—PCR方法相当。结论:采用多重巢式RT—PCR结合寡聚核苷酸芯片方法,可快速并同时筛选出8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为儿童白血病危险分层、治疗选择、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此种方法应用于筛查初治白血病儿童融合基因表达时优缺点并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融合基因 寡核苷酸芯片 RT—PCR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消毒供应的细节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容易发生缺陷的四个地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加强细节管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整改。结果应用视频监控系统后,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更加规范,与临床之间的纠纷减少,临床满意度提高。结论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可促使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视频监控 细节管理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主要目的是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推动城镇职工、农村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目前开展医疗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医院对于医保的改革也要重视起来,对原有的医保监管方式要进行重构,彻底解决目前监管滞后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充分利用智能监控系统,针对医院医保工作的开展全过程、实时监控,解决当前医院医保运行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 标签: 医保 医院 智能监控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质量监控的应用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输血患者中抽取,开展时间为2023年4月,结束时间为2024年4月,从中选取80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并采用“双盲选”法进行分组,两个小组各获得40例,一组是参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护理,另一组是研究组使用输血质量监控护理,记录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输血质量监控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科学地应用输血质量监控,能够促进输血安全性和输血质量的提高,借鉴价值明显。

  • 标签: 临床输血护理 输血质量监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非痰标本检出和耐药性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结核科288例涂片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样本分别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罗氏培养,分别标本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共计检出分枝杆菌240株,检出率为83.33%,其中,MTB复合群176株,NTM64株,NTM中鸟分枝杆菌居多,占73.4%(47/64)。初治涂片阳性155例,复治涂片阳性85例。对初治涂片阳性标本进行耐药性检测,异烟肼耐药24例,与金标准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92.14%;kappa值为0.81,为高度一致性。利福平耐药32例,与金标准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91.44%;kappa值为0.85,为高度一致性。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够迅速、准确的判断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非痰标本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非痰标本检出和耐药性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结核科 288例涂片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样本分别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罗氏培养,分别标本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共计检出分枝杆菌 240株,检出率为 83.33%,其中, MTB复合群 176株, NTM64株, NTM中鸟分枝杆菌居多,占 73.4%( 47/64)。初治涂片阳性 155例,复治涂片阳性 85例。对初治涂片阳性标本进行耐药性检测,异烟肼耐药 24例,与金标准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为 86.67%,特异度为 92.14%; kappa值为 0.81,为高度一致性。利福平耐药 32例,与金标准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为 90.48%,特异度为 91.44%; kappa值为 0.85,为高度一致性。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够迅速、准确的判断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非痰标本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控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精神科在2016年11月开始装备了视频监控系统;对从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护理文件质量(99.5±0.6)分、专业护理质量(99.2±0.8)分、基础护理质量(98.8±0.7)分和满意度(97.5±1.4)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93%,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17.2%)(x2=3.873,P<0.05)。结论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控管理时,利用监控系统技术,可以有效的有效的优化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护士的管理操作能力,减少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监控系统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 运动负荷监控在运动员的训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目前运动负荷监控的指标有创、缺少实时性和重复性,而依赖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肌氧饱和度,可实时、无创的评定肌肉的结构、功能和状态。本文旨在研究肌氧变化与运动负荷的联系,探讨将肌氧作为运动负荷监控指标的可行性,为运动负荷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肌氧含量 肌氧饱和度 运动负荷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