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 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 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 12.45、 11.45及 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 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 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再狭窄; 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tent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fter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Logisti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se factors step by step. 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moking, diabetes, LDL-C levels before the second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was 12.45, 11.45 and 5.62. The risk of restenos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with a risk of 0.02.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are extremely prone to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after surgery. Drug-eluting stents can be used to avoid or reduce the symptoms.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LDL-C and quitting smoking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void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采用单支架植入及双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冠状动脉分叉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以治疗方法不同分别为2组,其中29例采用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而26例采用单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的例数明显较少,比较差异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P<0.05;术后1年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的例数明显较少,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采用双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graphy,PTA)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斑块旋切术等,已成为AS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支架植入术长期受限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BMS)植入术后20%~30%的患者会发生ISR,成为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1]。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Pubmed、Ovid、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至2015-10。收集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指标中,全因死亡人数、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再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方面,涂层支架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P<0.05)。结论PCI植入涂层支架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再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方面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而无证据显示其在全因死亡人数、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优于金属裸支架。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1例经气管支架植入术移位后再次行气管支架外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此患者由于气管切开后导致气道内黏膜损伤,引发肉芽组织增生,产生瘢痕,反复出现气管狭窄,给予气管支架植入术后继发气管支架移位,再次行气管支架外固定术,根据此患者的病情特点,重点做好感染控制,心理护理和伤口护理,经过几周的反复治疗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简介:背景:单细胞纳米包裹技术是用极薄(<100nm)纳米膜包裹单个细胞的一项新技术。被纳米包裹的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目的:综述单细胞纳米包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检索关键词为“singlecell,nano-coating,nano-encapsulation,cell-in-shellstructure;单个细胞,纳米覆盖,纳米包裹”,最终纳入5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多聚电解质的层层自组装技术具有过程简单、可调节,能形成性质多样的纳米膜等特征,已成为最广泛应用于合成单细胞外有机纳米膜的技术。应用多酚类物质的广泛黏附性及某些有机物能在细胞外自聚集的特性,也可形成性能较好的有机纳米包裹。除此之外,利用仿生矿化技术及利用某些无机物能直接在细胞表面结晶的性质,可在细胞表面形成无机纳米包裹。被纳米包裹的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单个细胞催化、细胞治疗、细胞保护、细胞生物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被包裹细胞的用途将更多地指导纳米膜材料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BMSCs/COL-HA复合体,考察BMSCs在两种材料上的黏附与增殖,为探索更适合牙周缺损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冷冻干燥仿生矿化的方法制备COL-HA。结果本实验在王晓敏,林晓艳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胶原-羟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并对部分材料进行交联处理,比较两种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进一步利用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构建BMSCs/COL-HA复合体,考察BMSCs在两种材料上的黏附与增殖,为探索更适合牙周缺损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