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知信行"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ESD患者40例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分组法将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n=20)接受"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舒适度及依从性明显更高,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知信行"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舒适度,避免非计划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 " 知信行"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接受ESD治疗的胃结肠息肉患者中应用强化术后护理,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胃结肠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将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4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采用强化术后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2例(4.65%)、对照组12例(27.91%),x2=8.532,P=0.003。结论 胃结肠息肉患者行ESD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ESD 强化术后护理 胃结肠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接受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ESD)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D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7.5天比10.2天,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比18.3%,P<0.05)。研究组在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上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得分76.4比68.9,P<0.01)。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行ESD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综合护理模式,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ESD) 综合护理 术后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黄连油口服治疗胃粘膜病变ESD术后胃脘痛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我院住院的4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在ESD术后出现的胃脘痛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ESD术后均接受了统一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而观察组则采用复方黄连油进行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术后24h 、48h、72h、1周及2周)的胃脘部NRS疼痛评分,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刚结束时,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术后24h、48h、72h、1周后的胃脘部NRS疼痛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干预2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黄连油制剂治疗ESD术后胃脘痛远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且可改善其整体证候,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复方黄连油 口服 胃粘膜病变ESD术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行ESD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行ESD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ESD术后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行ESD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明显,是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ESD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1例胃窦黏膜下肿物患者ESD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的护理体会。本次抢救过程中,患者急性期护理强调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的观察,强调休克及管道的护理;而缓解期护理强调患者的功能锻炼以及心理、饮食护理。通过护理人员与医生、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完成急救,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加速康复临床护理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ERCP+ESD手术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录入13名我院中确诊为胆结石的患者并应用ERCP+ESD进行治疗。采用加速康复临床护理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分析护理治疗。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明显更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进行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时,选择加速康复临床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可以用价值,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改善,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临床护理 胆结石 腹腔镜 胆结石手术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食管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及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饮食管理方案在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并分析了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ESD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显著意义,但患者的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持续监督。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饮食管理;依从性;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在基因建档中检出DYS449基因座多带型。方法:提取送检样本DNA,经两种扩增试剂盒检测及DNA测序分析。结果:送检样本在DYS449基因座检测出双等位、三等位基因分型,阴阳性对照分型结果准确。结论:多拷贝RM Y-STR基因座异常分型发生率较高,在法医学的实际应用中应予以注意。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Y 染色体 Y-STR 多等位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ESD术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内镜下ESD术治疗的5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出血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行内镜下ESD术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予以综合护理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患者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提升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内镜下ESD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ESD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ESD术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更理想。

  • 标签: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 ESD术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以消化道早癌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6月-2022年6月,均实施内镜下ESD术治疗,详细统计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详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因素,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出血组患者高血压率、病灶大小、病灶数量高于未出血组,差异P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术后出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以消化道早癌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6月-2022年6月,均实施内镜下ESD术治疗,详细统计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详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因素,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出血组患者高血压率、病灶大小、病灶数量高于未出血组,差异P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术后出血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人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RNA,将2000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总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2000条基因中,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3条(2.1%),其中上调11条(0.5%),下调32条(1.6%).表达异常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递、DNA的合成与修复、DNA的结合与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及免疫功能相关.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时,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直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 标签: 基因表达谱芯片 筛选 直肠癌 转移相关基因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嵌合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效果;为HBV和HCV嵌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preS1+preS2+S、preS2+S或S基因与HCVC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1S2SCpcDNA3.1、S2SCpcDNA3、1、S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两次免疫后,全部小鼠均产生了抗HBs和抗HCV,且抗HCV的产生水平高于抗HBs;S1S2SCpcDNA3.1和S2SCpcDNA3.1质粒免疫小鼠,产生抗HBs的水平低于SCpcDNA3.1,S2SCpcDNA3.1和SCpcDNA3.1质粒免疫的小鼠,产生的抗HCV水平高于S1S2SCpcDNA3.1。结论preS基因对抗HBs的产生、preS1基因对抗HCV的产生有负调控作用,说明不同长度的HBV表面抗原基因可以影响抗HBs和抗HCV的产生。

  • 标签: 抗HCV PCDNA3 HBV S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C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母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早筛的可靠性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B超异常孕妇外周血样本120例,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进行出生缺陷的筛查。结果:通过NIPT 检查120例发现,,109例正常,,11例异常,占比9.1%,21三体6例,18三体3例,13三体2例。结论NIPT在21-三体综合征的检测中灵敏度高于 18和13-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可以作为21三体综合征的协助诊断方法。

  • 标签: 胎儿基因组病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