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血糖波动及血管并发症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出在2015年11月到2018年5月这一段时间之中我院接收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并凭借12个星期之中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与12个星期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施行分组,比照两组患者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1组(HbA1c即6.5%-9.0%;SDMG>2mmol/L)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即25.00%,大于甲2组(HbA1c即6.5%-9.0%;SDMG<2mmol/L)患者的11.76%,P<0.05。乙1组(HbA1c>9.0%;SDMG>2mmol/L)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33.33%,大于乙2组(HbA1c>9.0%;SDMG<2mmol/L)患者的18.75%,P<0.05。甲1组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25.00%,大于乙2组患者的18.75%,P<0.05。结论血糖变异性即不会为HbAlc所予以影响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一大产生的要素,为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血糖波动性施行准确的评测与把握,对把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与进展来说尤为关键。

  • 标签: 血管并发症 2型糖尿病 关联性 血糖波动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前来我院体检被检查出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将患者血压状态、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结果干预前,2组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慢病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指标,并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病管理模式 老年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体质量、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短、体质量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长、体温波动幅度小、血氧饱和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助于促进新生儿发育,使其体温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能够保持新生儿各项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体质量 体温波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