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疾病采用B超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接诊的150例行B超诊断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B超诊断在甲状腺疾病中应用的价值。结果150例患者经病理学检验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腺病患者15例、甲结患者20例、甲减患者38例、甲亢患者57例;经B超诊断证实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腺病患者17例、甲结患者25例、甲减患者40例、甲亢患者66例,准确率依次为100%、88.23%、80.00%、95.00%、86.36%。结论甲状腺疾病采用B超临床诊断较病理学检验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病理学检验的局限性,因此,患者疑似出现实质性病变时可首选B超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对子宫肌瘤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均在术前行阴道及腹部B超检查,比较阴道、腹部B超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情况。结果98例患者腹部B超与病理检查相符者80例(81.63%),经阴道B超与病理检查相符者91例(92.86%),联合检测腹部B超及阴道B超与病理检查相符者95例(96.94%);二者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相符者高于单纯腹部B超及阴道B超,=12.0000、1.6860,=0.0005、0.1941。结论联合应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肌瘤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Ⅰ_(B2)~Ⅱ_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及敏感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Ⅰ_(B2)~Ⅱ_B期宫颈癌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3个疗程的新辅助和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有效和无效,分析新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46/70)。将其分组为有效组46例,无效组24例,有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低于无效组,且有效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宫颈间质深层浸润率明显低于无效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磷状细胞癌水平和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是造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敏感性因素。结论对于Ⅰ_(B2)~Ⅱ_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应注意把控适应征,选择有效的方式干预影响治疗的敏感性因素,提高辅助化疗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B(NF-B)p6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EMs患者60例(病例组),同时选取正常生育期妇女共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sflt-1和VEGF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s患者内膜组织NF-Bp65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sflt-1和VEGF分别为(301.40±84.26)pg/ml和(430.11±98.4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FS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sflt-1、VEGF以及内膜组织NF-Bp65表达分别为(345.35±90.13)pg/ml、(486.70±99.13)pg/ml和(0.814±0.11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sflt-1、VEGF以及内膜组织NF-Bp65表达与r-AFS分期呈正相关(rs=0.633、0.801和0.563,p<0.05);内膜组织NF-Bp65表达与患者血清sflt-1和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flt-1、VEGF水平以及内膜组织NF-Bp65表达与EMs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疾病的B超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64例,均采用B超检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甲状腺疾病B超诊断准确率。结果所选64例患者中,甲亢诊断准确率为87.50%,甲减诊断准确率为87.50%,结甲诊断准确率为75.00%,腺病诊断准确率为100.00%,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综合准确率为87.50%。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当中,采用B超检查可取得较好的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于甲状腺占位性、实质性、局限性的病变较有优势,在触诊中对于怀疑存在实质性病变,可利用B超进行排除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B超检查甲状腺癌,以此评价B超检查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甲状腺癌患者,患者共计1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所有疑似甲状腺癌患者均行B超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B超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和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符合率。结果B超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和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符合率数据差异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超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7.00%;B超检查恶性肿瘤的检出符合率为98.04%,B超检查良性肿瘤的检出符合率为95.56%。结论B超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鉴别甲状腺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治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积液经B超检查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为日后胸腔积液经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照组26例胸腔积液患者采取X线进行疾病检查诊断,观察组26例胸腔积液患者采取B超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多普勒超声诊断下确诊率为26(100%),对照组患者在X线进行疾病检查诊断下确诊率为23(88.46%),很显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且多普勒超声对于胸腔积液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高(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胸腔积液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降低误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选择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选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疗效,而且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主要是探讨Galectin-3蛋白及P2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40例)、不典型增生组(45例)、早期胃癌组(35例)、进展期胃癌(50例)的Galectin-3、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蛋白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8%,在分化较高与分化较低的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6%和69.8%。结论:Galectin-3蛋白及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但能通过检测两者会大大提高早期胃癌早诊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在临床上病理特征研究的过程中,确定微小miR-340-5p血清在患者体内的表达,并充分确定其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是否能够作为潜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方式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分析,将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55例为肺癌患者,21例健康患者,其余32名患者患有良性的肺部疾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miR-340-5p检测,确定两组患者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根据研究过程中确定的表达谱进行比对,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将t检验作为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的miR-340-5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以及良性疾病患者,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miR-340-5p指标在肿瘤患者中表达程度较高,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是目前对于肺癌诊断的有效指标。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子宫腺肌病表现子宫增大,无形态改变,宫腔线多前移,病灶位于后壁,病灶区呈现粗颗粒状稍强回声,间以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结论:经腹部超声能很好认识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