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64例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4例为疑似肝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诊断,并将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2月-2019年10月。结果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6.87%、95.65%、97.56%,均较超声弹性成像的87.50%、82.60%、90.24%更高。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64例肝肿瘤定性诊断中均有一定准确性,但后者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更高,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肝肿瘤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方法:2021.2-2022.8,选取137例疑似盆腔囊性占位病变女性患者为对象,辅助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病理学检查,以第三项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前两项的检查结果和检查参数。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确诊率是74.45%。超声检查显示,阳性96例,阴性41例;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阳性101例,阴性36例;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大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盆腔囊性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性等参数更好,检查价值更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病理学检查 准确性 敏感性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CT和磁共振联合成像在盆腔肿瘤诊断工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盆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患者通过MRI、CT和2种方式联合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MRI、CT两种方式联合进行检查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CT,且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 磁共振成像诊断 盆腔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皮肤病性病尖锐湿疣采用CO2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接受治疗的皮肤性病尖锐湿疣患者中选择符合要求的64例病例纳入研究,纳入对象收集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CO2激光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性病尖锐湿疣选择CO2激光治疗方案,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并避免疾病后期复发,具备借鉴、推广及运用价值。

  • 标签: 皮肤病性病 尖锐湿疣 CO2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PSS评分(26.05±3.14)分低于对照组(32.19±4.31)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7.65%,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 围术期护理 循证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的5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均为2018年8月-2020年7月就诊,患者均以MRI及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诊断准确性相比,MRI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为100.0%,与多层螺旋CT92.3%的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MRI 多层螺旋CT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采取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肾结石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结果:在临床状况方面,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结石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行精细化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鉴别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患者98例,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研究组采取CT三维成像技术技术诊断,比较两组影像优良率、检查所耗时间、诊断符合率、误诊及漏诊率并对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浅析。结果:研究组图像优良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研究组检查所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误诊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适合在临床实施和开展。

  • 标签: CT三维成像技术 肺内小结节 良恶性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隐蔽性骨折所产生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从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来我院进行诊断的5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此项研究的金标准,分别比较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以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果 以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共确诊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为35名。多层螺旋CT检查所反映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13.33%、准确度为84.00%。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显示的灵敏度为88.57%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显示的灵敏度为88.57%、特异度为86.67%、准确度为88.00%。在联合检测中发现其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93.33%、准确度为96.00%。 结论 将两种仪器放在一起联合使用对此疾病的诊断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了误诊或者漏诊等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期因头痛于我院入院治疗的32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脑脊液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和脑脊液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MRI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肌酸激酶(CK)水平较其余两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对照组患者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乳酸(LA)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上,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可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討曲安奈德联合点阵激光及乳膏外涂序贯治疗增生性瘢痕近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 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 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组、 B组、 C组,每组 30例。 A组:采用曲安奈德序贯点阵激光治疗 ;B组:采用点阵激光联合乳膏外涂治疗 ;C组: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点阵激光及乳膏外涂序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 3、 6个月的临床疗效,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3、 6个月测定瘢痕体积与血红素、黑色素含量,并取瘢痕组织检测转录因子 63( Protein63, P63)、角蛋白 19( Cytokeratin19, CK19)在其中的强阳性表达率。结果: C组治疗后 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 A、 B组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 B、 C组治疗后 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3%、 96.67%、 10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治疗后 3、 6个月,瘢痕体积及血红素、黑色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 C组治疗后 3个月的瘢痕体积、黑色素含量低于 A、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治疗后 3、 6个月的 P63、 CK19强阳性表达率高于治疗前,且 C组治疗后 3个月两者强阳性表达率高于 A、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 B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点阵激光与乳膏外涂序贯治疗能促进增生性瘢痕患者病情的改善,近远期效果均比较理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乳膏 ;点阵激光 ;曲安奈德 ;序贯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