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痛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P波离散度(P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A组)及26例健康者(B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间及离散度。结果A组P波最大时间及离散度均较B组增大(P〈0.01),P波最大时间〉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9%、86%、76%,特异性分别为80%、85%、89%。结论Pd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cd)变化规律及其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意义。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连续检测溶栓前,后不同时间各导联最长与最短TQ间期,并经心率纠正后,计算出Tcd。同时,心电图监护检测心律失常。结果:溶栓有效组在溶栓后2h,72h,1W时,其QTcd与溶栓无效组及未溶栓组有显著差异,有效溶栓可显著减少MVA发生(P<0.01),QTcd≥90ms较QTcd<90ms其MVA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有效溶栓可明显缩短心梗急性期QTc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QTcd≥90ms可作为MVA发生的依据。
简介:患者女性,52岁。因心悸3天就诊。既往有“心动过速”史。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62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查心电图(图1)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则出现,P—P间距不等,夹有QRS波的P—P间距短于不夹有QRS波的P—P间距。下传的P—R间期主要有2种,即上行和下行的P3-R、P5-R间期为0.12—0.16s,以及上行和下行的P1-R、P6-R、P7-R、P8-R间期为0.48s。P2、P4波后QRS波脱落。心电图诊断:①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②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简介:目的:总结三房心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房心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房心,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心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房心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心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简介: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者T波峰-末(1协)间期及Tpe离散度(Tped)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预测价值。方法对149例DCM者按是否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而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测量其入院后24h内首次心电图的R—R间距,Q—T间期,Qrp(Q为自QRS波群的起点至正向T波的顶点或负向的T波最低点的距离),并测算出T波顶.最至T波终点的距离,即Tpe(P—e=QT—QTp),以及Tped(即:最长Wpe与最短Tpe之差)。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A组Tpe较B组明显延长(140.938±22.196ms〉93.833±25.91ms)。A组Tped也较B组明显延长(60.313±9.327ms〉34.083±12.866ms)。结论在DCM者中A组Tpe及Tped均较B组明显延长,表明A组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具有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B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A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速避凝,疗程为1W.治疗前后测QTd、24hDCG,并追踪其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和有无心脏病事件.结果A组治疗后QTd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明显优于B组);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可显著降低QTd、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