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祛疣洗剂及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各30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祛疣洗剂治疗前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的Ki-67表达及表皮bax、bcl-2的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3.33%、93.33%,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7.67%、8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25%、42.86%,差异有显著性(P=0.031)。祛疣洗剂治疗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bax、bcl-2在祛疣洗剂治疗前后表皮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TUNEL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在治疗后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的。

  • 标签: 祛疣洗剂 尖锐湿疣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皂甙对曲安缩松外用所致皮肤萎缩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每天给予曲安缩松溶液(0.02g/L)外涂背部皮肤2次,同时外涂人参皂甙溶液(0.1g/L,0.2g/L),21d后处死小鼠,观察皮肤相关生化指标,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弹�

  • 标签: 人参皂甙 外用所致 所致皮肤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治疗儿童湿疹、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外搽0.1%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儿血清25-(OH)D3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儿血清25-(OH)D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而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口服维生素D制剂治疗儿童湿疹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D 儿童湿疹 免疫功能
  • 简介:在过去的20余年间,对皮肤衰老机制的探索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皮肤真皮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它与组织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皮肤衰老与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形态改变、分泌合成功能减弱或衰退等有关。研究成纤维细胞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包括ROS-PTEN-PI3K、Smad3-I型胶原蛋白、miRNAs等,为研究预防和延缓皮肤衰老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指导意义。该文就成纤维细胞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皮肤衰老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索VISIA皮肤测试仪在黄褐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就诊的黄褐斑患者72例,利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斑点、紫外线光斑、红色区域、棕色斑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分;同时行目测法评估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分析VISIA检测各指标值与人工目测法计算所得M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无论特征值和分值与MASI评分呈正相关,而紫外线光斑与MASI评分结果无相关。结论VASIA皮肤测试仪可用于判定黄褐斑的临床严重度。

  • 标签: 黄褐斑 病情评估 VISIA皮肤测试仪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不明,可累及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的疾病。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故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治疗以药物为基础,而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纷繁复杂,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长期的应用会带来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相关文献资料并就主要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预防相关问题做一概述。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药物治疗 副作用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消敏颗粒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及对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PCA)小鼠耳A值;并对Ⅰ型超敏反应致敏动物模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运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测定组胺释放率;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5-羟色胺的积分。结果消敏颗粒各组PCA均明显减轻,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量均明显降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部分腹腔肥大细胞颗粒脱失,5-羟色胺表达减弱。对细胞进行综合积分可见,消敏颗粒各组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敏颗粒能显著抑制小鼠异种皮肤被动过敏反应;消敏颗粒可通过减少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其释放组胺及5-羟色胺,发挥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

  • 标签: 消敏颗粒 Ⅰ型超敏反应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Th22和Th17细胞可能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白癜风患者60例(按不同分期划分,活动期白癜风患者30例,静止期白癜风患者30例;按不同分型划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29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31例),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30例为对照。取外周静脉血,免疫荧光PCR法检测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2和IL-17表达含量。将所检测结果与白癜风患者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白癜风患者实验组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活动期白癜风患者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2)寻常性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节段型患者。(3)在白癜风患者组中,外周血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水平以及IL-22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00)。结论Th22和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分期分型 TH22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目的:探索学生家长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在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三所中学的初中部对198名家长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初中在校学生家长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的态度与需求。结果:家长对目前社会上青少年因过早发生性行为导致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和意外妊娠的现状认识不足,对家庭参与青少年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子女就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缺乏沟通。向子女进行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讲解、教育不足。79.1%的家长支持对青少年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希望能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学习针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结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必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体系。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势在必行,呼吁政府及相关组织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帮助。

  • 标签: 家长 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毒副作用,以期更好治疗该疾病。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117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进行毒副作用比较。结果:共出现毒副作用患者43例,其中胃肠道反应21例,比率为48.84%,皮疹、骨髓抑制、脂肪重分布均为5例,比率均为11.63%,乳酸酸中毒2例,比率为4.65%,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末梢神经炎均3例,比率为6.98%,胃肠道反应和其他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早期有较多毒副作用,在临床上要加以监测。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艾滋病 毒副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对面部果酸术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痤疮及炎症后色沉患者30名,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在果酸治疗后即刻给予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和空白基质敷料外用,每次使用30分钟,连续使用7d。通过角质含水量测试及visia皮肤检测观察该面膜对果酸术后皮肤症状的各种改善作用。结果:30例果酸术后受试者VISIA结果显示皱纹、纹理、红色区的改善治疗侧优于对照侧(P〈0.05);角质含水量在使用透明质酸胶原面膜敷料后即刻明显升高,治疗3d后显著提升,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用于果酸术后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策略。

  • 标签: 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敷料 果酸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60、90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甲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甲甙处理的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甲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 标签: 黄芪甲甙 中波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过敏性紫癜是一类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常表现为皮肤的紫癜样改变,常会合并胃肠道、关节以及肾脏等系统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自身免疫系统关系密切,但具体机制不清楚。CD4+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应里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发挥着独特的生理作用,现总结Th细胞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过敏性紫癜 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和豚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观察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对上皮细胞分裂及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复方环磷腺苷乳膏能明显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使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耳部皮肤厚度显著减少。结论复方环磷腺苷乳膏治疗银屑病可能有效。

  • 标签: 复方环磷腺苷乳膏 银屑病 动物模型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复方中药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患者54例患者以复方中药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予以西替利嗪口服治疗,为期3周;治疗前后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的变化。结果对照组83.9%,研究组87.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治疗前后CD3变化不大。治疗后患者CD4、CD4/CD8上升,而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治疗后患者IgA、IgG、IgM较治疗前升高,而IgE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明显,具有上调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对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复方中药 特应性皮炎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IL-33及IL-6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生殖器疱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采用口服伐昔洛韦片治疗,治疗前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ELISA检测IL-33、IL-6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生殖器疱疹患者经伐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4例(46.7%),显效13例(43.3%),有效3例(10%),无效0例,总显效率为90%,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t=29.83,P<0.01),IL-33、IL-6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170.88、25.03,P值均<0.01)。生殖器疱疹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肥大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17.10,P<0.01),IL-33、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63.36、15.61,P值均<0.01)。结论:肥大细胞发挥其天然免疫应答作用,可能通过调节IL-33、IL-6参与HSV-2感染所致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肥大细胞 IL-33 IL-6 HSV-2
  • 简介:近年来,研究学者认为银屑病易并发代谢性疾病,虽然二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已发现银屑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共同的炎症因子参与。一般认为,代谢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本文主要就一些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中均起作用的炎症因子作简要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 简介:维生素D3衍生物通过其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除了经典的调节钙、磷代谢外,其对黑素细胞增殖、迁移、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细胞SCF/c-kit途径及黑素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正在被逐渐认识。因此,进一步了解维生素D3衍生物在黑素细胞的调控机制,对于更有效地治疗白癜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维生素D3 黑素细胞 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