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早泄(PE)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目前的研究尚未能揭示所有PE患者的病因,因此进一步阐明PE发病机制以改善PE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热点显示PE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PE发病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受到了重视,并主要集中在5-羟色胺(5-HT)相关基因研究上。本文旨在综述原发性PE相关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方面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简介:目的研究羊肉、青椒、香菇、带鱼、竹笋5种“发物”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后,随机分成5个“发物”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发物”对小鼠模型耳厚度、炎症细胞浸润影响及外周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青椒组激发后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外周血IFN-γ、IL-17表达升高,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笋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17表达下降(P<0.05);香菇、带鱼组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肉、青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7表达有关.竹笋、带鱼、香菇对小鼠ACD无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至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8例作为癌前病变组,同期选择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宫颈癌组和98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取三组的宫颈样本都进行AEG-1、P16、KI-67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并调查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93.9%和92.9%,而癌前病变组为57.1%、50.0%和57.1%,在对照组为3.1%、2.0%和4.1%,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1、P16、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年龄、疾病类型、HPV感染等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显示AEG-1、P16、KI-67蛋白表达都呈现两两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三者可互相作用影响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状况。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龟头红斑、肿块、溃疡、结痂伴轻微疼痛感4年余,于2014年5月就诊。患者4年前龟头出现直径约1cm的红斑,渐出现糜烂、结痂,伴轻微疼痛。曾于外院诊治,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未见好转。皮损渐扩大,且局部隆起形成肿块,2个月前皮损中央出现溃疡、结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及冶游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无包皮过长史。体格检查: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直径约2.5cm的红色斑块,中央溃疡,其上见棕黄色结痂及少许渗液(图1),中等程度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粪、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梅毒血清学试验及艾滋病病毒抗体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突不规则延长,表皮局部细胞排列紊乱,有大小、形态异形,部分胞质淡染,较多核分裂相;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增殖性红斑。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动力治疗结束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30mg/d)维持治疗。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0%浓度。He-Ne激光器(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波长为635nm,输出功率为100mW。治疗前清除患者皮损表面鳞屑或痂皮,纱布浸取适量配制好的5-氨基酮戊酸溶液湿敷于皮损及其周围1cm处,外用塑料薄膜封包及厚纱布避光4h。4h后He-Ne激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约100J/cm2。每周治疗1次,共进行5次。患者在激光照射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可耐受,无其他不适感。经5次治疗后,患者皮损基本消退(图3a-3e)。目前光动力治疗结束后2个月,患者皮损已完全消退,仍在随访中。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acid,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甲周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甲周疣16例患者。将用20%的5-ALA溶液浸润的薄棉花片覆盖手足皮损处,避光4-5h。移除湿敷棉花片,用波长为635nm的激光照射病灶部位,能量密度120J/cm2,照射时间20~25min。治疗3次,每隔14d治疗1次。疗程结束后2周、4周复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12例患者完全治愈,4例有效;4周后,14例治愈,2例有效。患者有效率、满意率为100%。结论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甲周疣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小。
简介:目的:观察5%苯扎溴铵溶液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泛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先予5%苯扎溴铵溶液浸泡至疣体松软、范围缩小,再进行冷冻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液氮冷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6例、好转4例;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0,P〈0.05)。结论:5%苯扎溴铵溶液浸泡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泛发性跖疣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入选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1次/周,共4周;对照组35例,外搽5%咪喹莫特乳膏,隔日1次,共4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并随访3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4.29%,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25.71%,有效率为57.14%,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34.29、19.09,P值均〈0.05)。随访3月两组均未见复发。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扁平疣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探讨3.6%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局部丘疹、结节及囊肿挑刺处理后,给予3.6%ALA-PDT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1~3次。对照组36例,皮损挑刺处理后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6次。治疗后2、4、6周及3月后复诊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4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月后随访,光动力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病情控制时间明显延长。结论:3.6%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好,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结合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效果,为该校医学生的皮肤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级本科4个班级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人。将入组的医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2组授课老师均一致。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取技能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最终成绩的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综合考试平均成绩(91.9分)高于对照组(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82.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可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