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影像导航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与内镜或显微镜相驳接,可对术中的解剖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引导术者安全、有效地实施手术,因此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进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耳内镜(直径2.7mm,视角为0°或30°)行听骨链重建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近期疗效初步评估。结果52例患者全部顺利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耳硬化症25例,鼓室硬化症19例,听骨链部分缺损8例。耳硬化症患者4例采用镫骨底板部分切除,21例采用小窗技术,7例无需外道后上壁盾板切除,即可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鼓室硬化症8例去除病灶行镫骨撼动,11例切除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采用TORP或Piston进行听骨链重建。听骨链部分缺损采用TORP或PORP人工听骨连接,重建听骨链。经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例有40例,其中35例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骨气导差在15dB以内,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根据初步临床应用观察,认为耳内镜可以用于听骨链重建手术,尤其是耳硬化症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耳内镜下进行单手精细操作有一定难度,对于外耳道狭窄者不适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敷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效果。方法将68例行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冰敷。比较两组引流总量、置管天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VAS)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引流总量、置管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PSQ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联合常规护理有助于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迅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内镜甲状腺腺叶切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于2013年1月-2015年9月,完成完全内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中出血约10-40ml,手术时间40-148min,术后颈部引流管留置2-3天,引流量30-166ml,术后45例平均住院3-4天,1例因胸部穿刺区域皮下积液住院6天。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声音嘶哑、呛咳、手足抽搐等。病理诊断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随访1-31月,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无复发,5例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复发。结论选择适宜人群,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常规显露并保护患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内镜甲状腺腺叶切除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及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置管溶栓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提高对患有急性腹主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0名患有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在对这20名患者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其中有14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完全开通,有6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部分开通。结论通过对患者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置管溶栓的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伤口愈合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地影响。
简介:鼻相关淋巴组织是上呼吸道的重要淋巴组织,在鼻的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鼻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鼻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意义做一综述。
简介: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腹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可行性及目的基因的表达特点,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6只健康5周龄C57BL/6J小鼠,腺病毒组10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有Hath-1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人工外淋巴液组6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腹侧听泡外入路导入耳蜗鼓阶底转。分别于术后第7天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后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基因的表达。结果经腹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转导方法对听力影响较小。腺病毒组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经腹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转导方法对听力影响较小,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简介: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术前药物综合治疗后鼻内镜下手术与未用药物治疗直接鼻内镜下手术,对比分析治疗疗效,探讨术前药物综合治疗对鼻内镜手术的影响。方法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经评估需接受双侧全组鼻窦开放术患者,随机纳入综合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一般治疗组随到随做,未经任何术前药物治疗。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病人自觉症状及息肉大小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月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法评估近期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病人术前均自觉通气改善,检查见鼻息肉体积变小,经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3个月Lund-Kennedy评分与一般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前规范化的药物治疗,能有效的减轻鼻息肉、鼻腔黏膜及鼻窦的炎症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综合治疗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