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与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62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中老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4.35%,与对照组(8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06,P<0.001),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性别无关(P>0.05),与患者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有关(P<0.05);影响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因素是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相关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眩晕、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病程长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根据临床资料建立预测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SD)预后的评分模型,并评价科学性。方法连续选择188例(221耳)接受高压氧综合治疗的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168例(201耳),验证样本20例(20耳)。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根据训练样本实际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应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赋值,建立评分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结果SD伴眩晕、听力曲线呈下降/全聋型、发病至就诊时间≥15d、HBO治疗疗程<2个疗程、HBO开始治疗时间≥15d、就诊平均听力损失≥60dBHL、SD合并高血压(highbloodpressure,HBP)或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或二者兼有是影响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分析该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967,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验证样本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误判率约10%。结论根据临床资料建立预测HBO综合治疗SD预后的评分模型可以预估SD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改变情况,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程度、中耳炎分型与术后耳鸣改变的关系。方法记录106例慢性中耳炎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耳鸣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听力改变情况,分析耳鸣改变与中耳炎分型以及听力提高的关系。使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为46%。术前伴有耳鸣的40例病人,术后有15例病人的耳鸣治愈;18例病人耳鸣治疗有效;7例耳鸣治疗无效,鼓室成形术对耳鸣治疗有效率为82%;术后有1例新发耳鸣。术后耳鸣改善明显组的气导听力提高较耳鸣改善不良组的明显(p〈0.05),中耳炎的分型对耳鸣的治疗有效性没有影响(p〉0.05)。结论对慢性中耳炎伴耳鸣的患者,手术可使多数患者耳鸣缓解。其中低频气导听力的提高对其耳鸣的缓解作用较显著,鼓室成形术诱发新的耳鸣不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对46例脑出血患者院外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运用家庭访视方法,对出院后发生压疮的脑出血患者,采用压疮高危因素量化评价表进行评价分析,查找危险因素。结果13项危险因素中排序前6的为体位受限、年龄>70岁、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意识障碍、运动障碍,为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外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脑出血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自身因素,提供社会支持等是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外压疮的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初步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nternationaloutcomeinventoryforhearingaid,IOI-HA)对云南某医院60例单耳配戴助听器的老年性聋患者的助听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60例老年性聋患者的IOI-HA总分平均值为25.60±3.66。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助听器配戴时长≥1年者与〈1年者、中度及中重度耳聋患者与重度患者之间IOI-HA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IOI-HA问卷是评价老年性聋患者配戴助听器效果的简便有效的工具。老年性聋患者配戴助听器后其社会心理学多方面均有较大的获益。应通过健康教育、增加随访等方式使其更早、更多地使用助听器,从而改善助听器配戴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决策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与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与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简介:甲状腺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腺体,病种复杂,近年临床上因患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呈增多趋势,女性甲状腺肿块患病率大概是男性的4倍,并且多为良性结节[1],据2009年美国报道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癌已经是第6高发恶性肿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28例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28例新生儿中大部分新生儿不存在生命危险,除了有2例新生儿因为病情较重发生死亡情况外,其余新生儿均脱离生命危险,且无并发症遗留,均转入普通病房实施护理,并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排除,并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和效果,对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有显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