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牙缺失是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口腔种植义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牙缺失的主要修复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伴随着口腔种植的广泛开展,出现了一些神经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甚至出现在曾被认为较安全的区域—下颌骨前部。因此,种植术前获取精确的解剖信息是必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的进步,锥形束CT可以实现口腔精细结构的三维重建。本文就锥形束CT在种植术前对下牙神经前袢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种植 下牙槽神经前袢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重建牙嵴技术。腭部取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嵴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取骨区术后反应轻的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腭穹窿部取核状骨重建美学区域的牙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缺损的类型和位置、取骨的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取骨的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腭侧带蒂的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取骨区不适。16名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牙的种植修复。讨论骨重建的最佳材料是自体骨,而且应该在取骨简单、术后反应小的部位取骨。使用上腭区核状骨重建牙嵴具有以上的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重建牙嵴的技术。“上腭区核状骨”重建牙嵴具有取骨简单、有效、取骨区术后反应轻的优点。可以对牙嵴的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猪牙齿在牙骨缺损修复区的移动情况。方法:选用6只实验用小型猪(8-10个月龄),在一侧前磨牙近中造成直径为15mm,高为10mm圆柱状的骨缺损区。获取小型猪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将小型猪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复合体(60%羟基磷灰石+40%磷酸三钙)复合后,种植到骨缺损区。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术后14W用60g力牵引双侧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于12W后测量双侧前磨牙的移动距离。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6只小型猪两侧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平均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细胞支架构建方式,可修复小型猪的上颌骨缺损,修复后不会对牙齿移动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牙移动 小型猪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周围神经参与局部骨代谢以及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对骨生成的作用。八只重约2.5kg日本大耳白兔选作实验对象。实验期限为14天,双色骨标记技术用于骨的荧光染色。双侧下颌第一磨牙,施力100g用螺旋弹簧向近中方向牵引。下颌双切牙联合作支抗。骨标记物,Calcein10mg/kg和四环素25mg/kg,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完成,动物处死取材前一天行肌内注射。不脱钙标本通过磨片技术至20μm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周围神经参与了局部的骨代谢,尤其是影响新骨的生成。下牙神经切断后,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新骨生成产生了部分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失去神经支持的牙齿,正畸牙齿移动仍是可行的。

  • 标签: 下牙槽神经 正畸 骨标记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经牙突进路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1位患者共12侧上颌后牙缺失.男6例。女5例,年龄31~70岁.缺牙部位牙骨的垂直高度1.3~4.0mm。经牙突正中开窗,推升缺牙部位上颌窦底的牙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和骨粉.开窗处覆盖可吸收胶原膜。6~8个月后常规行二期手术并进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所有11位患者共19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骨结合,顺利完成上部烤瓷牙冠修复。随访3,12个月.种植义齿均正常行使功能。结论经牙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该术式较常规的侧面开窗上颌窦提升术创伤小,并且可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上颌窦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 简介:目的:探讨牙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突裂患者10例,行牙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 标签: 牙槽突裂植骨 牙移动 根尖片
  • 简介:本技术用于下颌骨高度足够、但牙嵴为刃状时,增宽外侧下颌骨(Cawood及Howell's余留牙嵴分类为Ⅳ类)。截骨后将骨块旋转180°,植骨块用小钛钉固定于截骨线下的余留牙嵴上。愈合3个月后所有植骨块均有轻度吸收,可在该足够宽的区域植入4颗种植钉是可能的。

  • 标签: 种植术 牙槽嵴顶骨移植 矫治 刃状牙槽嵴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收治的牙种植患者牙骨骨质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种植患者牙骨骨质量的基本情况。方法:记录387例种植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植部位及骨质量分类,通过Excel和SPSS22.0软件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及回顾分析。结果:387例患者中,骨质量分类集中在Ⅱ类和Ⅲ类,Ⅰ类骨较少,无Ⅳ类骨。种植部位主要集中在后牙区,下颌后牙区缺失牙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上颌后牙区Ⅲ类骨比例最高;下前牙区Ⅱ类骨比例最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患者的年龄范围大多在20~60岁之间,各年龄段骨质量均以Ⅲ类居多。行附加手术的患者中,Ⅲ类骨人数最多。结论:不同种植位点处骨质组成不同;年龄、性别对牙骨骨质量有一定影响,在骨质量较差的部位,种植附加手术的比例增高,不同类型骨质量对种植失败率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牙槽骨骨质 种植体 影响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牙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正畸治疗前病例84例,以FMA角(眶耳平面一下颌平面角)大小为分组标准:FMA〉32°为高角型.FMA〈22°为低角型.FMA在22°-32°为均角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右侧上下尖牙的牙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尖牙牙轴与腭侧骨皮质的夹角、上尖牙根尖至腭侧骨皮质的距离、上尖牙旋转角度以及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尖牙牙轴与骨皮质的夹角及距离、下尖牙颊腭侧牙骨高度、下尖牙腭侧旋转角度和总旋转角度、下尖牙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的牙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垂直骨面型 尖牙 牙槽骨测量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研究成年大鼠牙骨成骨细胞对硝苯地平的跨膜转运,为人工种植体给药系统以及牙根管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牙骨成骨细胞及MC3T3-E1细胞与含有药物(20ug/ml、100ug/ml的硝苯地平)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共同孵育1、3、5、10、15、20min后,收集各时间点细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药物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蛋白总量。用细胞内药物含量与细胞蛋白的比值作为观察药物转运量的检测指标。结果:硝苯地平可以被成骨细胞及MC3T3-E1细胞转运至细胞内。(1)转运量与细胞种类有关。浓度相同时,成骨细胞在各时间点的转运量明显均大于MC3T3-E1细胞的转运量(P〈0.01)。(2)转运量与药物浓度有关。药物浓度增高,转运量越大(P〈0.05)。(3)转运量与时间有关。结论:大鼠牙骨来源成骨细胞及MC3T3-E1细胞可以跨膜转运硝苯地平。转运量与药物浓度、细胞种类、孵育时间有关。从而初步验证了人工种植牙全身给药系统的可行性。

  • 标签: 成骨细胞 给药系统 跨膜转运 硝苯地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雌激素对绝经妇女牙成骨细胞细胞增殖和活性、成骨分化、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和核因子κB受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ligand,RANKL)的影响,为绝经妇女的牙周和种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收集女性志愿者(年龄63-72岁)的牙骨,进行体外培养,获得牙成骨细胞。用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0.01nM、0.1nM和1nM)处理后,通过MTT和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vonKossa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绝经妇女牙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成骨分化、OPG和RANKL表达水平。结果:17β-雌二醇处理后,绝经妇女牙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和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和矿化能力都明显增高,且具有17β-雌二醇浓度依赖性。同时,随17β-雌二醇剂量的增加,OPG表达升高,而RANKL的水平下降,OPG/RANKL比值明显升高。结论:17β-雌二醇可以增强绝经妇女牙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促进成骨、改善牙骨再生的微环境,为绝经妇女的牙周骨再生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牙槽骨 成骨细胞 17Β-雌二醇 绝经
  • 简介:本文描述了一位接受垂直牙槽嵴增高术治疗的患者,其牙槽嵴增高术在下牙神经移位术前施行。术前CT检查显示患者左下颌磨牙区的下牙神经管上方仅有2~3mm厚的骨质。从颏区获得的自体骨移植物与钛网一起应用于该区的垂直牙槽嵴增高术。骨移植后的CT检查显示垂直牙嵴增高了5mm。骨移植术后的下牙神经上方的骨厚度为7~8mm。为了便于下牙神经移位,要施行骨切除术以得到一个侧窗。该窗位于沿下颌外侧且低于牙槽嵴顶4mm的部位。然后将2个圆柱状的、有羟磷灰石涂层的种植体植入。形成侧窗时除去的自体骨被制成颗粒状后置于种植体的周围。由于事先已经施行了垂直牙槽嵴增高术。所以在下牙神经移位后,种植体的冠部没有暴露。这表明:下牙神经管上方仅有最低骨厚度存在的情况下,仍可以考虑在下牙神经移位术前施行垂直牙槽嵴增高术。然而,这还需要长期的临床调查来加以证实。

  • 标签: 牙槽嵴增高术 下牙槽神经 术前CT检查 自体骨移植物 种植体植入 下颌磨牙区
  • 简介:目的:采用口腔全景X线片,对上颌牙骨高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特点进行测量分析,为牙弓牙弓新分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成年上颌骨X线全景片,根据笔者团队提出的牙弓牙弓分区,分别对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各牙位牙骨高度进行测量,弓顶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的高度,弓肩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与骨性上颌窦底高度,弓体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上颌窦底的高度(h),统计各牙位牙骨平均高度与各区域牙骨平均高度最低牙位,同时以h≤6mm,6mm〈h≤8mm,8mm〈h≤10mm,10mm〈h≤12m,12mm〈h≤14mm,h〉14mm为参考区间,分别统计不同牙位牙骨高度在各高度区间的百分比。结果:正常成年人弓顶区中切牙牙骨高度最低,平均为24.8mm,弓肩区第二前磨牙牙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6.8mm,其牙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百分比分别为1.75%,4.25%,9.25%,12.75%,14%与58%,弓体区第一磨牙牙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2.7mm,其牙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分别为9.5%,20.25%,14%,12%,11.75%与32.5%。结论:上颌牙骨高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新牙弓牙弓分区既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差异,也能很方便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

  • 标签: 牙槽骨高度 分区 牙种植 X线测量
  • 简介:目的:评价义齿黏附剂和线性胎在牙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例牙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解剖式骀和线性胎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使用义齿黏附剂前后的咀嚼效率,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义齿黏附剂后,线性胎和解剖式胎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均较使用前得到改善(P〈0.05,P〈0.01)。义齿黏附剂使用前后,两种骀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黏附剂使用前,线性骀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高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P〈0.05,P〈0.01);使用义齿黏附剂后,两种胎型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对牙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骀全口义齿和义齿黏附剂均可改善义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全口义齿 义齿黏附剂 线性 咀嚼效率
  • 简介:63位缺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通过下颌骨升支/体部取骨植骨,行骨内种植体植入术。骨愈合4个月后,植骨部位植入187枚种植体。无论患者年龄大小或牙骨缺损程度如何,取自下颌骨升支/体部的骨块全部成活。因为取骨可以在门诊进行,植骨块不易吸收,术后反应小,对于牙骨水平增宽手术来说,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口内取骨部位。

  • 标签: 上置法植骨 种植术 增宽牙槽骨 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烤瓷修复中桥体龈端形态对牙嵴黏膜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老年人单个后牙缺失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船底式桥体和改良鞍式桥体设计,行钻铬烤瓷冠桥修复。修复后6~12个月复诊.检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设计的修复体牙嵴黏膜的红肿情况及桥体区食物滞留情况。结果修复后6~12个月,船底式桥体牙嵴黏膜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良鞍式桥体设计(X^2=5.79,P〈0.05),桥体区食物滞留发生率略低于改良鞍式桥体(X^2=1.19,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船底式桥体可以有效保护桥体黏膜组织,是老年人烤瓷桥修复的理想桥体设方式。

  • 标签: 烤瓷冠桥 船底式桥体 改良鞍式桥体 食物滞留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BEGO种植体系统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修复重度牙骨萎缩无牙下颌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对重度牙骨萎缩、普通义齿固位极度不良的7例下颌无牙颌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植入2-3枚BEG0柱形螺旋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17枚,后期采用球基台作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修复,定期复诊观察评价种植和覆盖义齿修复效果。结果:全部17枚种植体均顺利一期愈合,愈合周期平均3个月,球帽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经6-12个月观察,义齿稳定、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容貌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修复牙骨重度萎缩无牙下颌,可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容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球帽附着体修复,简单经济,易于保持口腔清洁,可以推广。

  • 标签: 种植体 覆盖义齿 附着体 牙槽嵴 萎缩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种植体作为固定装置,初步探讨种植体固定与DDM植入的改良三明治增高牙嵴术应用可能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体固定的改良三明治增高牙嵴术,在术后4周、9周、14周依次处死两只动物,所有标本经脱钙组织学检查(HE、新三色)、非脱钙组织学检查(荧光、甲苯胺蓝).结果:术后14周,DDM已基本吸收形成骨,三明治区形成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体为骨性结合.结论:种植体固定和DDM植入的改良三明治术是治疗萎缩牙嵴一种可采用的方法,为将来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种植体固定 三明治技术 牙槽嵴萎缩 实验 DDM植入 牙槽嵴增高
  • 简介:医生将正畸间隙关闭作为一种恢复丧失的龈乳头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前瞻性分析来对正畸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进行评估。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得以提高。然而.牙根间距并不会影响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评分。有意思的是,牙齿的外形对龈乳头评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正畸间隙关闭可以显著提高龈乳头及牙槽嵴顶高度.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后龈乳头 间隙关闭 牙槽骨 前牙 牙槽嵴顶 前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