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斜切中亚的帕米尔-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向南延伸,可与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影响其两侧表层断裂构造格局、中新生代盆山演化、现今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地球卫星重力异常带在滑移构造带两侧表现出显著的不连续性和系统位移特征,其深部滑移幅度达600km以上.从卫星资料反演计算出的地壳厚度图上可看出,新疆地区地壳厚度比中亚邻区厚4~8km,岩石圈厚度比中亚邻区厚10~20km.新疆及邻区地震波速层析成像结果提供了不同深度速度结构,在平行于中国西部国界处的10km、30km、50km深处均有NE向速度结构不连续面的反映.

  • 标签: 构造带 地壳厚度 地球物理证据 速度结构 表层 地壳变形
  • 简介:摘要:在大功率应用下,继电器零检测既可以保证继电器在瞬间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最小的情况下,进行断开和吸合,同时也能够降低吸合或断开瞬间的工作温度,减少拉弧现象,延长继电器的工作寿命。

  • 标签: 继电器 检测 拉弧
  • 简介:以TM卫星相片解译为手段,综合地貌形态、水系展布特征以及新构造运动方面的信息,确定以甘孜州丹巴县为中心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旋涡状旋扭构造,并对它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旋涡状旋扭构造 旋心 旋脊 环形断裂
  • 简介:本文从构造背景、断裂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北部湾双震的发震构造条件,认为北东东向的乌石凹陷边界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仅起到应力集中和调节作用。同时本文还认为,北部湾盆地内的地震活动主要与晚新生代沉降中心相关,且次级凹陷——北东-北东东向边界断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而其较大弧度的转折部位或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发震部位。

  • 标签: 北部湾盆地 双震 发震构造 乌石凹陷 海中凹陷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挪威大大陆边缘一线长2000km区域内分布的上侏罗统富有机质硅质碎屑岩的地震成像资料。这些岩石被视为北海和挪威海大部分大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我们研究了富有机质地层围限的薄皮重力滑脱构造的典型地震响应。最典型的构造是铲状断层,它们在富有机质地层的上段出现分支并旋转,而在其底部附近则滑脱。这种现象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可见(10,000km^2),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仅限于掀斜地区。断层的走向与沉积物质下倾移动方向垂直,因此断层的走向可用于指示古倾向。我们观察到了几类收缩构造,其埋深最大只有几百米。尽管它们不仅限于富有机质页岩,但这些地层围限的构造可能有助于确定盆地中是否存在富有机质层段。我们认为,粘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减少渗透率。与压实作用有关的垂向流体流动可能在埋藏早期在渗透性较差的富有机质层的底部形成流体超压。这样的超高流体压力层构成了低摩阻拆离面,拆离面上覆沉积层滑动形成了典型的薄皮变形构造

  • 标签: 有机质含量 变形构造 页岩 滑脱构造 硅质碎屑岩 主力烃源岩
  • 简介:二叠盆地地质区经历了被动陆缘(850~310Ma)、大陆碰撞(310~265Ma)、二叠盆地发育(265~230Ma)、稳定台地(230~80Ma)、拉腊米构造运动(80~50Ma)、火山活动(50—30Ma)和盆山构造作用(24~OMa)等构造演化阶段。其中从寒武纪到密西西比纪的被动陆缘阶段、从早宾夕法尼亚世到早二叠世的大陆碰撞阶段和二叠纪盆地发育阶段是二叠盆地地质区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

  • 标签: 盆地构造演化 简史 被动陆缘 盆地地质 大陆碰撞 演化阶段
  • 简介:摘要在井下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掘进中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地质情况,而某些较为特殊的地质构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整个矿井的日常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地质类型中,褶皱对井下巷道的支护最为明显,主要原因为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较高能量的释放,而当释放的能量值高于某一临界值时将会对矿井的支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从而威胁到相关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基于此,在井下巷道的掘进及支护过程中,大范围的锚杆支护并不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为实现井下安全生产需要根据矿井实际地质情况及时选择相应的支护方案,从而采取更为科学的支护手段以提升矿井生产的安全系数。

  • 标签: 铁矿 地质构造 支护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惠民凹陷构造复杂,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本文在研究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和区域地质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构造特征,深化惠民凹陷南斜坡立体构造解释;发现并提出NWW基底剪切带和其伴生构造,初步探讨了其成因机制,认为该区深、浅构造差异性明显。

  • 标签: 深层 走滑带 地球物理 惠民凹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探讨莆田市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南日岛是本区地震发生最为涉繁的地方,历史上发生过8级地震。

  • 标签: 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
  • 简介:1、板块构造地球化学的产生和意义60年代是地质学史上活动论对固定论取得重大胜利的时代。60年代初,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后,瓦茵等对海底磁异常条带的解释,以及诼海钻探成果分析,在1968年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是新全球构造学说,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 标签: 板块构造 地球化学
  • 简介: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特征各异。前人曾对新疆构造运动的划分及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有不一致,有些构造运动的划分或命名依据不足,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现根据实际资料,对新疆地质构造运动重新归纳和认识,提出新疆境内构造运动可划分为11期32幕(次),其中前寒武纪6期、古生代2期17幕(次),中新生代3期9幕(次)

  • 标签: 构造运动 变动期序 褶皱造山 造陆上升 同位素
  • 简介:本文所指西昌构造系列主要是安宁河深大断裂、则木河深断裂、东西向浅层断裂,它们的存在已无容置疑,但其相互间的交切关系及其活动特征,特别是挽近活动特征,研究者众而认识迥异。

  • 标签: 交切 挽近 深大断裂 浅层 活动特征 无容置疑
  • 简介:综述了Molar-Tooth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态特征.Molar-Tooth为元古代时期全球性的一种构造现象.其成因,地质学家们已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直到今天还未取得一致的认担.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坠为Molar-Tooth的成因与藻类等生物活动有关.

  • 标签: 碳酸盐岩 Molar-Tooth构造 成因
  • 简介:提出松潘地区北东向构造的新认识。北东向构造是主褶皱造山期后叠加在北西西-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之上的构造系统,并控制成矿。区域金矿成矿受矿源层三叠系、多期构造叠加、岩浆热流体复合作用多种因素的控制。应重视北京向构造控制的矿体、矿化带的找矿工作。

  • 标签: 北东向构造 壳幔结构 金矿成矿
  • 简介: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细部构造,强化相应防水施工,打破传统施工模式的限制。做好建筑细部构造防水施工技术研究,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文中以建筑细部构造为着眼点,分析如何做好防水施工技术,强化细化控制,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 标签: 建筑 细部构造 防水施工
  • 简介:摘要:目前钢构的建筑物已经开始出现于世界各类建筑物中,为人们所认识。而钢构也由于工期短、形状比较精美,同时又具有经济安全和坚固耐用的特点,而被普遍的应用于建筑建设领域。而钢构工程在欧美也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配套生产系统以及相对完备的制造工艺技术,使用的区域也相应更为广阔。不过目前在中国钢构建设还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且尚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因此怎样从钢构工程中构造出优质的建筑物,并管理较好建造的建筑费用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