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进一步发挥气测录井技术及时快速发现油气显示的优势,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研制了气测录井资料随钻自动实时解释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实时读取模块、快速处理校正模块、随钻自动实时解释模块、专家知识库管理模块和随钻解释成果输出模块构成,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原始气测录井数据因开停泵导致的气测假异常、冲淡系数的校正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气测录井资料的随钻快速处理和解释,为甲方提供地层含油气性信息,同时可为所钻遇的储集层提供相应的解释结论。这不仅有助于现场油气层的及时发现,而且能够为完钻讨论和中途测试等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录井的现场服务水平。
简介:苏北探区火山岩广泛发育,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快,成藏规律复杂多样,给油气勘探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分析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匹配特征,并结合地震资料,研究了苏北探区火山岩与烃源岩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同时对该区火山岩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6种类型的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包括烃源岩与火山岩间接接触型、烃源岩与火山岩直接接触型、火山岩被烃源岩包裹型、烃源岩与火山岩上下接触型(上下供烃)、火山通道顶部成藏型、岩墙隔挡型;并对古近系阜宁组和三垛组的火山岩油气藏进行了预测,归纳为3类火山岩油气藏,分别为生储关系为包裹接触型(近源型)、生储关系为上下型(近源型)及油气靠断裂运移(远源型)的油气藏。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性。
简介:针对水平井岩屑遭受钻井液污染、导致常规录井无法准确划分显示级别的问题,引进了水平井地化录井技术。在论证可行性方案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直井与水平井的差异,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并且围绕岩屑污染排除方法、样品分析方法及建立水平井评价方法开展工作。通过现场实验摸索出了用40目粒度筛筛洗岩屑能有效排除钻井液的污染,对发现油气显示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用混合样分析的方法解决了挑选岩屑样品难题,同时避免了其中烃类的大量逸散;在与同区域多口直井资料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吉林探区让字井地区泉四段水平井地化录井评价方法。该方法准确率较高,通过实际应用收到了较好效果,为今后地化录井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向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区块转移,岩性识别更加困难;再加上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PDC钻头、细齿三牙轮钻头、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等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传统的依靠肉眼加放大镜观察识别岩性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随钻岩性识别、实时建立地质岩性剖面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在详述X射线衍射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YST-1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其现场随钻应用特点。样品试验分析效果证实,应用该仪器可直接分析出岩屑的矿物组成及其含量,为录井随钻识别岩性、建立地质剖面提供技术保障;CHS1井空气钻井井段现场录井应用实践表明,对于砂、泥岩剖面,选取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含量来区分砂、泥岩层,效果明显,岩性剖面符合率可达到85%。
简介: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旬邑探区三叠系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延长组油藏油-源等地质问题,针对旬邑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是否存在有效烃源岩及石油来源的争议,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对探区内的烃源岩及原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其次为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中等,为好烃源岩。通过油-油及油-源样品对比分析,认为长6原油、长8原油与长7烃源岩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与成熟度,均为成熟油,其沉积环境为淡水、弱氧化还原环境;生油母质类型具有以藻类生源为主的混合型特征。旬邑探区长7烃源岩对长6和长8油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