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广西工人工资收入微薄:据民国17年(1928年)《广西工人》记载:“南宁工人工值,平均最高者不过20元,最低者竟至4.5元。工人月薪收入,供给家庭之日常需要.至为维艰”。

  • 标签: 民国时期 广西 工资制度 工资标准 工资等级 工资结构
  • 简介: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超然主计制度是一大创举,财政统计则是超然主计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在制度安排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其职能定位是同超然主计制度相一致的,即为了革除腐败,提高政府效率。在这种职能定位下,其统计范围是财政部门,统计对象则是财政部门相关的业务活动,形成了较完善的分类体系和数据编制体系。该制度成为当时法律、人事等制度缺失的一种次优选择,但在动乱不安的时局下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 标签: 国民党政府时期 财政统计 超然主计
  • 简介:<正>福建地形多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仅约占全省面积的10%,山丘约占90%,由于断层地貌多,河谷盆地多,地形造成与邻省阻隔高山,交通闭塞;省内山峦起伏,溪流险急,公路的修筑和养护亦甚困难,因此,民谚有云“蜀道难,闽道更难”,自1913年旅日华侨陈清机归国创办“闽南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筹筑泉州至安海公路起至1949年止,虽曾建成公路5000余公里,但至解放前夕,全省通车里程仅有945公里,其中有18个县境内没有公路,28个县虽有公路却也不能通车。现就民国以来福建公路交通发展情况,分为四个时期,作个概述。

  • 标签: 公路交通发展 汽车公司 省档案馆 民国时期 官营 闽西北
  • 简介:<正>(一)福建山多田少,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七以上,特别是闽北和闽西,山岭起伏,雨量丰富,生长大片茂密的树木,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据二十年代民国政府农商部统计,福建重要林木占地亩数及其株数略如下表:

  • 标签: 民国政府 民国时期 二十年代 闽北 山岭 商部
  • 简介:海派旗袍,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既保有神秘古老的东方神韵,也吸收西方大胆张扬的设计风格,本文以民国海派旗袍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为切入点,从形制、结构、面料,工艺上进行分析.

  • 标签: 海派旗袍 现代设计 影响
  • 简介: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造运动。当时,参加这场运动的相关社会团体有600多个,有1000多乡村建设实验点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场社会改造运动兴起后,引起社会上的巨大反映。就连在当时知识分子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独立评论》杂志,也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对其进行评论。新中国建立后,学术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多持否定甚至批判的态度。到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

  • 标签: 乡村建设运动 民国时期 社会改造运动 卢作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独立评论》
  • 简介: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凭借特殊的位置和职权,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经济活动或资金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监督是企业保护人、财、物的第一重要手段。虽然财政、税务,审计、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在监督经济运行、维护国家利益、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有序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经济监督形式无法取代会计监督。这是因为:第一,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的监督,而财政,税务,外部审计等属于外部监督。企业内部的监督是整个国民经济监督的基础,这种监督具有及时性和直接性的特点,会计人员与会计监督对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中间层次的阻隔,而外部监督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 标签: 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 提高经济效益 监督对象 外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
  • 简介:人体需要阳光,特别是保持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离不开紫外线,而维生素D对于保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但是,过分吸收紫外线辐射,却会给身体造成伤害。因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注意防晒。

  • 标签: 防晒 紫外线辐射 维生素D
  • 简介:民国时期的历届政府都试图通过国家金融机构举办农贷来解决困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枯竭问题,政府的良好意图在实践运作中往往南辕北辙,这是一种悖论性现象。具体而言,农贷悖论体现于三个方面:为解决农村金融枯竭而生但金融资源的真正枯竭者却难以得到农贷资金;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广大贫农从农业发展中的得利甚少;遏制了旧式高利贷却制造了新式高利贷。造成农贷悖论的原因,既有国家的因素亦有小农的因素。

  • 标签: 民国时期 国家农贷 农贷悖论
  • 作者: 陈蓓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1期
  • 机构:传统中国文人画的概念,认为作画的目的是为抒发画者的个人情感,而非用作图利的工具。因此,自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以来,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被文人画家所鄙视。然而,从画史研究中可知,在这个理想的前提下,于传统中国社会,画家常以不同的模式,以书画换取所需的利益,如金钱、日用品、礼物,甚至是服务。著名画家如明代才子唐寅(唐伯虎)、仇英就是以卖画为生的。但由于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书画买卖的交易往往缺乏公开的纪录,而且都是在私人的空间里进行,所以未能为研究书画买卖的交易和机制提供足够的材料。直至民国初年,一个公开的书画市场在上海形成,大量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和理解中国书画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和文献,不但让我们了解到书画的价格是如何厘定,亦令我们明白到书画买卖的机制如何在现代中国运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荀巨怕,东汉人,汉桓帝时的贤士,非常看重友情。有一次,荀巨怕听说千里之外的一位好友得了重病,心急如焚,匆匆安排了家事,收拾好行装,便赶去探视。

  • 标签: 《荀巨伯忠诚护友》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讷河市工商局有着一支朝气蓬勃、优质高效的职工队伍,工作站排头、争一流,永远是他们无悔的选择。他们坚定不移地秉承精诚团结,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倾心履职,不辱使命。尤其是在“红盾农”工作中,查处问题农资不手软,执法维权施铁拳。认真查处涉似农资案件,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尽职尽责为服务“三农”保驾护航。

  • 标签: 讷河市 服务“三农” 农民利益 职工队伍 优质高效 拼搏精神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的集期,认为定期性是华北地区集市交易的一个显著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1、临近集市的集期安排方便了人们的交易;2、华北地区内各省区之间集期有显著的差异,导致这一差异有着内在的社会经济原因;3、各地集期的平均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各地区的特色,更谈不上突破定期性的限制;4、庙会有着不同于定期性集市的集期安排,使庙会与定期性集市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集市网络整体.由于集期安排的这些特点,自明清至民国时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在华北地区表现得越来越完备的基层的商业流通网络.

  • 标签: 明代 清代 民国时期 华北地区 集市 集期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