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黄桂元:按照惯例,我们的对话还是绕不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是什么时候,何种因由开始创作小说的?"用一些评论家的说法,这相当于规定动作和必答题,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对于文学研究的经验之谈,所谓的"知人论世",这里面必然有道理。
简介:摘要唐卡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宗教艺术。热贡唐卡是雪域高原文明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它的种类、造像、线条、题材、制作工艺都具有显著特征。在全球化语境中,藏族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唐卡的性质也随其改变。本文从现代化发展与宗教世俗化的关系,分析和探讨了热贡地区现阶段出现的宗教艺术世俗化现象。
简介:诗歌是属于未来的,是由一代代更年轻的写作者来完成的。90后诗歌越来越证实了一种宏大的整体性诗学研究的不可能。换言之,个体的写作和文本的新鲜碎片已然成为这一庞大写作群体的整体表征。在文学生产和传播媒介的近乎革命性巨变的语境之下,90后是空前的获利者。文学阅读视野的广度、交互性的便利程度、整体修辞能力的提升以及表达差异性自我的强烈诉求都似乎让我们即将看到“崭新”的诗歌风貌和精神景观。
简介:
简介:"诗"在东晋分析"中古文学在东晋的历史命运","东晋"的诗阐释"东晋文学在中古的历史地位"。两晋之际,缘情派已往,赏意派方兴,浮竞心消沉,逍遥游盛行,体现在行文风格上,那便是"绮靡"风光不再,而代之以"忘言"的甚嚣尘上,因此"诗"在东晋,重"理"而轻"文"。然而,若论"东晋"的诗,从文学的创作机制、阅读的趣味诉求与文学发展的实际进程而言,"赏意忘言"是"缘情绮靡"的必要补充与支撑。至于"赏意忘言"对后世文学发展的正面意义,便是陶渊明体与谢灵运体的问世。
简介:《邶风·燕燕》,齐鲁韩毛四家解释各异。本文从考证诗本事入手,继而以帛书就《燕燕》诗所发议论与之相对照,证明帛书所引为《鲁》《齐》之诗。
简介:伤口翻过身,看见娘后背的伤口刀割一样整齐,没有血痕娘感觉不到疼仿佛这不是伤口
简介:火的夜晚你火焰一样的心,火一样的眼神火一样的名字无数个变形,在我的眼前飘摇让我开口歌颂造物主使冰一样的世界融化
简介:这里介绍鲁迅一首佚诗和另一首译诗,两者都是讽刺诗。因为鲁迅诗文素以善讽著称,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来谈,我想是合适的,又因为从来没有人专门研究过,现在提出来谈谈,也许有点特殊意义。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诗为媒介思考和探索诗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诗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简介:1990年代中期以后,物欲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笼罩市场,并对人进行重新塑造,麦克弗森称之为“占用性资本主义”在一个占用性的市场社会中,个人的本质被理解为他就是自己的所有者,既不是一个道德主体,也不是某个社群的的组成部分,他就是他自己。他通过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财产的占有,来证明自己。由这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有怎样的特点,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全面分析。
简介:彰显青春气息,书写校园故事,这是一代代青年写作者必涉的主题。年轻的吕魁也未能免俗,尤其在他的创作之初。就像评论者所说的:"吕魁的小说多是关于青春的记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世界,青春的气息如风如潮扑面而来,让人躲闪不及无法拒绝,只能欣然面对。"①然而,吕魁的独特之处并不在此,与其说他是一个十足的青春写手,不如说他探讨得更多的是青春时代终结以后,如何面对庸俗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当然,其间也有那些"伟大的小人物",连同他们顽强而卑微
简介: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以诗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为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入诗,诗入画、诗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诗如画”的书写特征。
简介:政策法规处副处级调研员刘顺开最近比较郁闷,与他一起调进沿海省厅的张胜突然拟提副厅,并且已经在省厅内部局域网上公示,不出意外,七个工作日的公示结束,组织部就会正式宣布了。刘顺开事先没有获取任何信息,公示前一天,刘顺开与张胜还在食堂同坐一桌用餐。当时食堂里非常吵闹,像一锅煮沸的粥,刘顺开与张胜也就没有多说话。张胜见刘顺开只要了一只素菜一碗西红柿蛋汤,就开玩笑,省那么多钱做什么?养小蜜啊?
简介:广东人民出版社要出一本《新启蒙时代:我的1980年代阅读》,主其事者命我也写一篇。我想了想,还是写一点比较个人化的东西吧。"1980年代"应该从1978年开始。1978年,我以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强调这"身份",是因为,1977年和1978年这两年参加高考
简介:老杜推门进来说想请我吃顿饭。我理解他的心意,点点头,递给他一根烟。他双手接了,说:“我也不知道哪个馆子合你的口味。”我笑笑说:“就巷口烧肉馆,喜欢那一口。”他说:“好好,我也喜欢那一口,几点?”我说:“六点吧。”看着老杜一瘸一拐的背影,我长长吁出一口气来。老杜的儿子消失已半月了,遇上这种事,谁能不上火呢?可这么大的城市,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自己走了,要找又谈何容易。
简介:诗歌不是酒吧也不是舞厅,而是守林人孤独的小屋。
小说是一种世俗故事的飞翔形式
论热贡唐卡的世俗化倾向
诗江湖-90后的诗
诗的橡树 橡树的诗
“诗”在东晋与“东晋”的诗
帛书< >所引< >诗为< >< >诗考
雅诗的诗(二首)
邱华栋的诗(诗手册)
鲁迅的佚诗和译诗
现实●想像●诗:史蒂文斯诗观初探
平措扎西《世俗西藏》作品研讨会书评摘录
世俗社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
纯真与世俗的辩证法——吕魁小说论
画入诗,诗入画,诗即画——析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诗如画”书写
诗外
寓言诗
诗纛
诗忆
教育诗
诗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