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正>傣族与水,有不解之缘。当然,任何民族、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我们撇开此共性不谈。傣族之崇尚水,生产、生活及习俗离不开水,与彝族之崇尚火,生产、生活及习俗离不开火一样,与其生态环境及民族特点密切相关。只要一提起傣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首先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傣族“傍水而居”,没有建在高山上的的傣寨;傣族楼居,以避频繁的水患,不住土墙地房;傣族从事水稻农业,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从事刀耕火种农业,毁林开垦;傣族称土地为“南领”,“南”

  • 标签: 毁林开垦 生态环境保护 水文化 傣寨 楼居 召片领
  • 简介:<正>一、人类最早的文化传承工具人类的远古文化是一种古朴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大部分来自民间口碑的传承。这种文化现象能真实地将当时所有生产物质的知识和所有生产物质的精神都包容为一体,将这个民族在各个时期的历史、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宗教信仰、礼仪习俗从伦理道德等多个侧面丰富了社会风貌,进行着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和传承。而这种口碑传承方法,其实就是依靠歌谣的传唱来达到的。歌谣可以在野外、路途中哼唱,让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的故事以这种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

  • 标签: 礼仪习俗 生产物质 社会风貌 口头形式 祭祀礼仪 叙事长诗
  • 简介:<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着该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谚语具有“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的功用。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谚”注为“传世常言”,即“世代流传的(蕴含深刻哲理的)熟语”;通过对谚语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解读出某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西双版纳的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语言优美的民族;傣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多彩的谚语。这些谚语是傣族人民千百

  • 标签: 傣族谚语 傣语 《说文解字注》 简单通俗 文化信息 世代流传
  • 简介:<正>在20世纪50~60年代,西双版纳有3名傣族章哈用自己"糯戈拉东"般的歌喉歌唱自己美丽富饶的家乡,歌颂自己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们的歌有的已译成汉文出版,在国内文学界颇有影响。他们就是康朗甩、康朗英、波玉温。当时人们一提到西双版纳,就会想到这里有3位著名的傣族歌手;一提到这3位歌手,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西双版纳。

  • 标签: 康朗甩 康朗英 章哈 叙事长诗 贫苦农民 中国作家协会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舞蹈文化闻名于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男子孔雀舞。本文将对傣族男子孔雀舞进行研究,分析其艺术特性。傣族是我国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而男子孔雀舞是傣族地区比较鲜明的舞蹈,还是当地独具特色和

  • 标签: 傣族男子 孔雀舞艺术 男子孔雀舞
  • 简介:<正>泼水节傣语叫做"愣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佳节)。由于新年佳节来临之时,傣家人要举行隆重的泼水活动,人们便把傣族的新年佳节称为泼水节。傣族的新年佳节的节期,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公历的四月12日至14日)。年节的举庆时间一般为三天,第一天称为"梅或梅多桑堪"(意为年节到来之日,似农历的出夕);第二天叫"脑或晚脑"(意为空日);第三天叫"梅帕雅晚玛"(意为新年来临之日或称之为元旦)。节日期间,傣家人不仅要沐浴更衣、杀猪宰

  • 标签: 水文化 划龙船 多桑 傣语 第三天 艾洪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婚姻以“男娶女嫁”为主流模式,而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却普遍盛行“女娶男嫁”的婚恋习俗。傣族是中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些痕迹,同时受宗教文化与民族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傣族婚俗,并通过“从妻居”的方式沿留至今。本文从西双版纳傣族婚俗的独特性及成因入手,对其“女娶男嫁”的婚俗现象进行了初步探析。

  • 标签:
  • 简介:<正>傣族贝叶经是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反映傣族古代文化(广义的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学宝库。本人作为一名傣族贝叶经的喜爱者,有幸参与贝叶经的翻译整理工作达三载,参与整理了十余部近百万字的贝叶经汉译文稿。就我所接触到的这些贝叶经而言,感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引人向善的佛教理念,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简明易行的法律著作。下面分别作一些剖析。

  • 标签: 贝叶经 古代文化 文学作品 向善 下地狱 我将
  • 简介:<正>傣族人每年要在澜沧江上划一次龙船的传统由来已久。划龙船是在傣历新年到来之际举行,由居住在澜沧江畔村寨的男人们划着龙船在江里闹腾一天,让天上和人间都知道节日到来了。是庆祝节日,还是祈雨盼风?新年过后,就是该犁田下种的时候了,风调雨顺自然也就是来年收成好坏的保证。所以,龙船对于傣族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庆祝节日的方式,还有着承载传达天意、民族繁荣昌盛的使命。如同传宗接代般的重大使命是由男人们来完成的,所以做龙船、划龙船自然也就是每个寨子的男人们的事情了。

  • 标签: 澜沧江上 划龙船 岩香 寨神 次龙 春满
  • 简介:<正>在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勤劳善良的傣族人民一年里有三个重要的节日: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虽然都是节日,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中,关门节就是比较独特的一个。从过泼水节到关门节,中间间隔三个多月的时间。关门节开始,傣家人就有了许多独特的禁忌——不得兴土木建新房、不得举行结婚庆典、出远门走亲串戚等等。这段时间,傣族乡亲们因为农忙,关门节虽然没有泼水节那样的热闹场面,但却有不少

  • 标签: 关门节 物质文化 开门节 中间间隔 勤劳善良 橄榄坝
  • 简介:<正>岩峰(又名刘宗明)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但他那朴实、热情、大方的诗人形象,他那以诚待人、对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和岩峰同志认识已有近40年时间了。当我还在北京读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就读过他在《边疆文艺》上发表的长诗《丹格颂》,读过他翻译、整理的傣族著名歌手康朗英的叙事长诗《流沙河之歌》。但由于诸多原

  • 标签: 岩峰 康朗英 边疆文艺 叙事长诗 刘宗明 诗歌作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观察、个案访谈的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宗教信仰变迁的分析,发现当地不同支系傣族均存在宗教信仰观念趋于淡薄、宗教信仰程度存在年龄差异、原始宗教与南传佛教并存的现象。

  • 标签: 傣族 宗教信仰 变迁
  • 简介:<正>傣族是个把文字刻写在树叶上的民族。从古至今,傣族的祖先们就把整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文化事象、宗教教义、文学艺术作品等等百科知识,刻写在一片片贝叶上。贝叶经是傣族的百科全书。在傣乡的每个家庭,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以说贝叶经所涉及的历史、经济、哲学、历法、自然科学、建筑艺术等都是与傣家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一千多年来,贝叶经能够渊源不断地流传下来,这

  • 标签: 贝叶经 文学艺术作品 宗教教义 文化事象 康朗 建筑艺术
  • 简介:<正>一次短暂的婚姻玉香是一个清秀的傣族姑娘,家住曼龙村。在她20岁时与本村的岩真恋爱,并于2001年登记结婚。玉香结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家里种植了许多橡胶,在一家人的辛勤劳作下,收入渐丰,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03年家里翻修了房子,建盖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楼下的临街门面全部出租。丈夫岩真十八岁的时候就结过一次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后因两人感情不合而分开了,前妻就带着女儿回到大

  • 标签: 登记结婚 砖混结构 玉香 离婚以后 离婚协议 我自己
  • 简介:摘要本文从《娥并与桑洛》的地域文化因素入手,探析傣族的审美观。作品中的景观、意象、意境、人物性格、语言表达与情感表达都可以看出傣族的审美观。反映傣族是一个性情温和,情感细腻,勤劳朴实,含蓄委婉的民族。

  • 标签: 娥并与桑洛 地域文化 审美观
  • 作者: 孙丽伟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16-07-17
  • 出处:《文化研究》 2016年第7期
  • 机构:摘要:佛教作为一种正信的宗教,自然是以劝人向善作为重要内容的。这与世俗伦理中的“善”有着结果上的一致性。傣族佛教作为“世俗化”“本土化”的南传佛教,它即保留了原始佛教中的一些戒律思想,又在其过程中与当地伦理思想观念相融合,这才产生了傣族佛教伦理。
  • 简介:<正>《布栓兰》(又译为《布算兰》)是西双版纳傣族四部伦理道德教育书中最主要的一部。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傣族人民必读的一本礼仪、道德教科书。(布栓兰>是傣语,可译为"爷爷对儿孙的教育",其流

  • 标签: 伦理道德教育 傣语 寨神 伦理道德观念 守规矩 勤劳勇敢
  • 简介:摘要正如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生活的反映一样,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以“创世”过程为中心线索,以艺术概括的形式叙述了天地形成、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尽管这种叙述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但却艺术地再现了原始社会傣族人民生活最本质的面貌,为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它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该史诗中关于傣族房屋的起源和建造加以追根溯源。

  • 标签:
  • 简介:傣族佛教伦理意识很强,这与当地人本身对伦理规范的重视有关更是与佛教本身对伦理的重视有很重要的关系。佛教伦理的诠释方式与世俗伦理存在着差异,可以说,傣族佛教伦理,一方面发展了傣族的伦理思想,另一方面其对佛教的伦理思想也是一种补益。佛教伦理与其他世俗伦理观念所存在的显著不同。这种不同既体现了傣族佛教理论的独特性,同时也可以作为佛教对一般伦理意义的延伸和发展。

  • 标签: 南传佛教 佛教伦理 傣族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