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史上,很难找到一个概念如形式这样引起那么多的歧义,也很难找到一个概念像形式这样被广泛地使用。它的存在确实是个难解的谜,它是如此古老,却又如此新鲜,给我们机会也向我们挑战。历史上,东西方都曾对形式问题作过不懈的研究,尽管结论不同,但这些努力毕竟表明了人们已认识到形式对艺术之重要,有深究的必要。本文拟对西方形式理论作一评介和探讨。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人对形式规则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柏拉图之前,甚至可能在毕达哥拉斯之前,关于艺术是数的和谐的观念就已牢牢扎根,其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等均发表了自家之见。至今,形式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启蒙期—古希腊罗马时期;兴盛期—19世纪古典美学时期;繁荣期—20世纪西方形式理论多元化时期。下面我们以此为线索,简要回顾一下西方美学史上形式概念的演变过程。
简介:从字面上来看,“形式感”与“形质”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实际内涵上,二者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具体所指。“形质”与“神采”相对而存在,通指书法作品可见之形象,在书法审美中,它重要性远远不及“神采”。然“形式感”强调的却是书法作品外观形象(甚至包括作品载体,如装裱、尺幅、纸色等)的独立性与首位性,形式的本身就是书法审美之目的、之主旨。也就是说,同作为审美范畴,古典之“形质”还要为体现他物——“神采”服务,自身尚是手段,充任着“桥梁”、“媒介”之角色;而现代之“形式感”展现的即是自身,角色的“主人翁”,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本位”立场。形式感之所以能作为现代书法审美范畴初步确立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了适应现代书法特有的交流方式——展览会之效应。展览会的方式本来是西方的产物,近代社会以后开始逐步引进我国。在我国古代,书法作品的交流方式大多是书斋雅玩式的,或将作品时常展开独自观赏,等等,总之,它不会同时与众多同道进行优劣比较,因而也就不具备竞争性,这一属性,即使在明清之际多作“壁上观”的巨幅作品(如王铎等人的一些作品)那里,亦没有丝毫改变。但引进展览会的方式之后,同道之间就有了非常强盛的比较性与竞争性,作品谁的好谁的坏,一眼...
简介:前言:本文继1998年第4期和1999年第2期发表的《合唱指挥析解》上、下文指挥内容后的专门针对合唱排练的教学探索议文,希望能与从事合唱教学工作的同行共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第二课堂”教育便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合唱教学,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娱乐性及时代表现性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喜爱。对此,我根据我在教学合唱过程中的实践,谈一点拙见。合唱的教学,一般有五大步骤:即指导教师的确定;合唱队员的选用;合唱队员人员的配置;合唱队形的编排及合唱的排练。一、合唱教学专门指导教师的确定:专门的合唱指导教师要求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具有过硬的教学业务知识。1、指导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合唱专业知识外,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要熟知各种情绪、内容、风格等乐曲的教学方法和排练指挥技能。2、指导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各种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及手段。3、作为合唱指导教师,对于各类合唱乐曲的选用,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有的放矢地针对时事而定。二、合唱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