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舞蹈在一种孤立和经常单腿独立的状态下从来都是清高而又大同的发展。60年代出生的创作群体是经历了两个孪生的轮回过程,由开始以传统的言语方式叙述新主题,到用新的技术手段言说传统故事,其实在原地打转,但分化情绪和姿态却是越走越远。学院精神和探索同样有着某种独孤求败的气质,在动作上进行院墙内的“拆”和“重建”,象牙塔内的探究其实可以衍生出对于技术言语的熟练把玩和更多可变之规范,大型晚会的彰显,大型舞剧的虚胖,几乎遮挡了所有60年代创作的声音光彩和曾有的诗意张力。独自的人格力量是他们的创作的灵魂,虽然有人失去了,有人坚持着用作品来说话,但毕竟与下一代纯粹技术化,电子化,多媒体化的群体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在明确着自己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艺术主张。他们是“学院实验性”或“城市实验性”的群体。
简介: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艺术家表达艺术的方式由精英主义转向更为通俗化的语言形式,艺术也从殿堂内神圣的艺术品,转移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公共艺术开始逐渐融入到城市的空间,成为公众步入艺术的通道以及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艺术得以迅速发展。一、国际上公共艺术运作的几种模式1.美国模式作为当代公共艺术的起源地,美国公共艺术发展成熟,1959年,费城首个批准了1%的建筑经费用于艺术的条例,随后,巴尔的摩、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洛杉矶、达拉斯等城市以及夏成夷、华盛顿等州也先后为百分比艺术计划立法,公共艺术政策在美国广泛推广。